白朗 :
出生于沈阳。1929年与罗烽结为夫妻。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杨靖宇领导的抗日斗争。受新思潮以及丈夫罗烽的影响,1933年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发表第一篇中篇小说《叛逆的儿子》。任《国际协报》记者、文艺副刊《国际公园》编辑,为共产党领导的《夜哨》文艺周报撰稿,后主编新创刊的大型周刊《文艺》。1935年与罗烽逃亡上海,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加入上海文艺家协会,与金人合编了《夜哨小丛书》,写下多部短篇小说,后集结题为《伊瓦鲁河畔》(1948年出版)。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山西武乡采访。1942年奔赴延安,任《解放日报》副刊编辑,《前进报》编辑、记者。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东北解放战争和土改工作。1949年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曾被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委员。1951年赴朝鲜战地访问,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席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在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9年获得平反。
白朗还著有长篇小说《在轨道上前进》(1955),中篇小说《老夫妻》(1940)、《我们十四个》(1940)、《为幸福的明天》(1951),短篇小说集《牛四的故事》(1949),报告文学集《一面光荣的旗帜》(1947)、《真人真事》(1950),散文集《西行散记》(1941)、《斯大林——世界的光明》(1953)、《月夜到黎明》(195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