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孚 :
山东曲阜人。194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史地系。曾任教于资阳一中(现兖州一中)和曲阜师范学校。1949年分配到《大众日报》长期从事文艺编辑工作。因久居济南,对泉城多了几分热爱之情,写下《泉城诗钞》。1955年,受“胡风事件”波及,后被打成“右派”,流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直至1979年平反。同年调入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86年离休。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大学从事文学研究过程中,他重点对现代诗歌发展脉络做了观察和探讨。在此期间,注意到山水诗写作门类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节点突然断线消失。因自幼生活在乡村,常年受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及山水诗、山水画的影响,使他决意致力于山水诗创作,从而接续传统。198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山水清音》。后陆续出版诗集《山水灵音》《孔孚山水》《孔孚山水诗选》《孔孚诗:透视本》,诗论集《远龙之扪》,诗文集《孔孚集》等。
先后创作数百首山水诗,数十篇诗论,抒情寓志于山水,格调蕴藉深沉,飘逸淡雅,其对诗歌艺术的追求自成一格,受到人们称赞。钱钟书认为孔孚的山水诗是“开门户”之作,贺敬之认为是五四以来新诗的一个新的突破。孔孚在诗论中多次谈及布虚、抟虚、距离等诗学概念,认为距离即“不泥于眼前之实”,而又要“离而不离,若即若离”;而布虚、抟虚的目的,在于进入“灵”的层次,由此去触及那个真实本质的世界。因此他的山水诗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灵视之中的隐现,并最终达致大有之境。
《山水清音》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