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沫丛书》 :
戴望舒、施蛰存、杜衡、刘呐鸥合编。由上海水沫书店于1929年出版。水沫书店的重点出版物,具有同人性的文艺创作丛书。前后共出版5种,包括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徐霞村的小说集《古国的人们》、施蛰存的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姚蓬子的诗集《银铃》、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
1926年上海震旦大学的学生施蛰存、戴望舒、杜衡等文学青年成立了璎珞社,后易名为水沫社。1927年水沫社成员创办了第一线书店,但很快因为有宣传革命的嫌疑而被勒令停业。1929年他们又成立了水沫书店,意即“自谦其存亡均不足重也”,由刘呐鸥出资,戴望舒、杜衡、施蛰存负责编辑、校排等工作,采用出版社的形式继续从事文学事业。随后他们出版了《水沫丛书》。丛书是一套“比较平稳的文艺书”,也是他们初登文坛的第一本创作集,其新颖独特的风格引起文艺界的注意。
《水沫丛书》的作者后来大多都成为现代派的主要成员,丛书的风格也初显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征。《我的记忆》是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收《夕阳下》《雨巷》《我底记忆》等诗26首,分为《旧锦囊》《雨巷》《我底记忆》3辑。这些诗之前分散地发表在不同的刊物上,以结集的形式出版展现了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派风格,给新月派的诗坛带来了新的质素。其中《我的记忆》是戴望舒现代派诗风形成和稳定的标志,诗人把抽象的记忆化为可感可知的意象,开启了以诗情为核心的意象式写作,标志着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姚蓬子的诗集《银铃》是他以前诗歌的精选集,收《秋歌》《莫要娇笑》《银铃》等诗38首,这些诗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在诗集前的《自序》中叙述了诗歌是他过去生活和情感的记录,带有灰色的感伤,如他所言,《银铃》中的诗在对往日的叹息中带有忧郁颓废的情调,并通过奇崛的隐喻把这种情绪意象化。徐霞村在现代文学史中被认为是现代派的作家,作品具有新感觉派的都市气质。《古国的人们》收录了他1927~1929年创作的8部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老旧中国的故事,但这部小说集并未延续他之前描写都市的现代派风格。施蛰存的短篇小说集《上元灯》中收录《上元灯》《梅雨之夕》,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家早期的创作受到S.弗洛伊德的影响,把心理分析自觉的运用到小说的创作中,注重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施蛰存注重心理分析的写作倾向。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收录了8篇小说,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生活的各种景象,作家采用心理分析、象征主义、意识流等手法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和人们内心的虚无,使作品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和可视性,突出了刘呐鸥小说的都市色彩和情调。
《水沫丛书》通过结集出版的方式,集中展现了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色,给文坛带来了新的风格,并初步确立了他们作为一个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
《银铃》 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