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 :

包括30年代初期前锋社所发起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和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初期陈铨等人发起的战国策派文学运动。前锋社民族主义文学理论反映了国民党政府的文艺意识形态。后期战国策派也卷入了国民党政府的政治。

1930年,面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和革命文学的兴起,国民党的上海市党部发动了所谓“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先后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文艺月刊》等刊物,鼓吹三民主义文艺和“民族主义文学”,发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民族主义文学”是配合国民党政府在文艺战线的活动。

在文学创作上,比较重要的作家作品有黄震遐的《陇海线上》(1931)、《黄人之血》(1931)、《大上海的毁灭》(1932),万国安的《国门之战》等。

《陇海线上》立足于“中央军”的立场,将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政治派系视为“逆”,视为“残余的封建势力”,理当消灭。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小说呈现出错位的异域色彩。诗剧《黄人之血》讲述了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统率汉、鞑靼、女真、契丹等黄色人种的联军去征服俄罗斯的故事。后来队伍中的士兵不愿为蒙古人卖命,引起内部自相残杀,俄罗斯人乘机向黄种人进攻,结果黄种人全部战死。作品借古喻今,告诫黄种人应该团结起来进攻苏联。其民族主义的实质是媚日反共反苏。小说《大上海的毁灭》通过对比描写前方战士浴血奋战和后方达官贵人的荒淫腐败生活,颂扬前方战士的民族主义精神。《国门之战》描写中东路事件国民党军队和苏军之间的战争,小说秉承国民党的旨意凸显反苏主题。40年代初期,陈铨等人发起战国策派文学运动。1940年4月林同济、陈铨、雷海宗等在昆明创办《战国策》半月刊。1941年至1942年在重庆《大公报》开辟《战国副刊》。它以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为宗旨,提倡超人哲学和对强权的“英雄崇拜”。在文学上,提出“恐怖”“狂欢”“虔恪”3个母题,为反理性的法西斯主义制造理论根据。代表作品有陈铨的《野玫瑰》《金指环》《尼采的道德观念》,林同济的《战国时代的重演》《寄语中国艺术人》,雷海宗的《中国文化与中日的兵》,荆有麟的《间谍夫人》等。该文学理论一经出现,就遭到进步文艺界的强烈抵制,很快就销声匿迹了。40年代战国策派的主张表明了对于民族救亡与自立的道路的政治文化思考。

为您推荐

七月派

七月派 :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因胡风创办的文学刊物《七月》而得名,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自1937年10月起,胡风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文学丛书《七月诗丛》《七月新丛》《七月文丛》,写下大量文艺..

民族新歌剧

民族新歌剧 : 歌剧艺术是西方的舶来品。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儿童音乐剧,为新歌剧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准备。20世纪30年代聂耳、田汉的《扬子江暴风雨》,鲁迅艺术学院的师..

民国文学

民国文学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有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但是清朝末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为此进行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文学,是在这一历史背景的..

民国文人群

马国亮

马国亮 : 广东顺德人。1929年起在良友图书公司工作,曾任《今代妇女》主编、《良友画报》总编辑等。其间在《申报•自由谈》发表作品,也在《今代妇女》《良友画报》《现代》《旅行》杂志等发表了不少散..

朗诵诗运动

朗诵诗运动 :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诗歌会首次倡导,将朗诵纳入诗歌大众化的追求,任钧将朗诵的功用概括为“直接的感动性”“大众的普及性”“集团的鼓动性”。由于条件的限制,当时未能付诸实践。1937年9..

罗黑芷

罗黑芷 : 江西武宁人,生长于四川。辛亥革命前,到日本庆应大学文科读书,并加入同盟会。曾因参加辛亥革命在上海被捕。1912年到湖南图书编译局译书,后因编译局被取消,长期在长沙几所中学当教员。1923年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