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

1922年11月,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创办于北京。蒲伯英为校长,陈大悲为教务长,鲁迅、周作人、梁启超、汪优游等为校董。学校以提高戏剧艺术、造就戏剧专业人才、辅助社会教育为宗旨,招收中学毕业和有同等学历的男女青年为学生。学制3年。主要课程有剧本实习、动作法、戏剧史、编剧术、布景术、化妆术、雄辩术、音乐原理、跳舞等。表演技术课多由陈大悲担任教师。

为了引导学生重视舞台实践,学校先后举行过12次公演。演出熊佛西的《新闻记者》,胡适的《终身大事》,陈大悲的《幽兰女士》《良心》《英雄与美人》, 蒲伯英的《道义之交》等剧。1923年5月,人艺剧专在蒲伯英出资建造的北京新明剧场作首次实习公演,演出话剧《英雄与美人》,由女生吴瑞燕饰演土娼,这在北京开创了男女同台演出的新风;人艺剧专还改进剧场剧务管理,试行对号入座的办法,采用油彩化妆,设置布景道具等。每星期公演一次,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但人艺剧专由于教学管理不善,收入入不敷出,加之陈大悲个人的问题引发学生“驱陈”风潮,学校于1923年底宣告解散。

人艺剧专比较系统地运用西欧戏剧理论和教学方法,培养出第一代中国话剧专业人才,如万籁天、芳信、吴瑞燕、徐公美、徐葆炎、王泊生等。结束了中国话剧业余演剧的状况,标志着中国话剧开始进入专业演剧的新阶段,为后来话剧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为您推荐

高长虹

高长虹 : 山西盂县人。 1914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次年退学,坚持自学。1924年曾创办《狂飙》月刊,发起文坛的“狂飙运动”。1925年起协助鲁迅编撰《莽原》月刊,为“莽原社”成员,后与鲁迅交恶。1930年至..

浅草社

浅草社 : 1922年在上海成立,因出版《浅草季刊》而出名,是沉钟社的前身。发起人为林如稷,成员有陈翔鹤、邓均吾、王怡庵、陈炜谟、冯至等,是一批十八九岁的文学青年,多为四川籍。声称“虽是力量太小,但我们..

凤子

凤子 : 广西容县人。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任职于女子书店,主编《女子月刊》。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桂林、昆明、重庆等地参加话剧和电影演出,是曹禺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几个..

民族主义文学

七月派

七月派 :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因胡风创办的文学刊物《七月》而得名,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自1937年10月起,胡风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文学丛书《七月诗丛》《七月新丛》《七月文丛》,写下大量文艺..

民族新歌剧

民族新歌剧 : 歌剧艺术是西方的舶来品。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儿童音乐剧,为新歌剧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准备。20世纪30年代聂耳、田汉的《扬子江暴风雨》,鲁迅艺术学院的师..

民国文学

民国文学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有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但是清朝末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为此进行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文学,是在这一历史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