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诗社 :
东莞县治西南有道家山,上有凤凰台。天顺五年(1461),陈靖吉、何潜渊、罗泰、陈智明、夏侯恭、蔡蕃、朱恪等15人曾结社于此,称“凤台诗社”,或称“凤冈诗社”。
凤台诗社在明代风流不歇,代有传承。继陈靖吉社后,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年间,皆有社集。何兆麟《西所张公孺人蔡氏墓志铭》载:“东莞之诗社,唯凤台最胜。”“诸公以其诗相继而鸣,其时代之盛者也。”李义壮《凤台诗社图序》云:“余学诗时,则闻天顺初,吾广有南园诗社,东莞有凤台诗社相望而兴,时则陈靖吉辈为之宗嗣。”“琴泉卫先生、耿庵周先生晚出,乃与戴宾竹先生、谢兰趣先生辈,绎志以联章,稽德以肖图,于是诗则彬形矣。”(《东莞县志》卷三十八)李义壮所载乃凤台诗社在嘉靖时期的雅集情景,与社者达28人之众。万历十年(1582)前后,诗社亦堪称盛。尹守衡、洪信等再结凤台诗社,并建书院为纪。邓云霄等则于万历二十六年复举吟社,亦号凤台。此后,还有何俭、何荩、陆祯等于万历三十六年重修“续凤台诗社”,台榭堂廊,焕然一新,诗酒风雅,再兴于东莞。此时,适文学家邓云霄归里,作《凤台诗社重修记》,载其盛事。天启元年(1621)至崇祯三年(1630)之间,东莞诸诗人倡吟社于凤台,如洪约吾、尹守衡、邓云霄、周一士、罗黄庭、袁崇友等人皆与之。崇祯十年,陈象明辞官归里,寻盟结社,与“十二老”即林钺、尹汤昭、陈日瑞、彭敦复、郭昌胤、陈葆一、陈瑞星、李翰廷、孙振宗、陆大魁、彭任卿、林洪逵复兴社盟,号曰“续凤台社”,可见遗风流韵,绵延不绝。
东莞诗坛,渊源有自。宋代有李春叟、赵东山、何文季等诗人涌现,至明代而称极盛。首倡于明初的凤台诗社影响深远,不仅于东莞文学意义甚大,于整个岭南文学而言,亦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