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 :
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道光二十九年(1850)十一月十九日生于广西临桂盐道街燕怀堂。少有才名,人称“乌衣巷佳子弟”。同治九年(1870)举人。次年考进士未中,优游京华。同治十三年为内阁中书。光绪十一年(1885)升内阁侍读。光绪十九年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升礼科给事中,转礼科掌印给事中。直言谏诤,曾上书反对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驻跸颐和园、请办京师大学堂等。支持康有为变法,多次代其上疏,屡次抗疏言事,几罹杀身之祸。光绪二十七年(1901)弹劾荣禄,次年得请离京南下,寓扬州,主持仪董学堂,并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二十三日病逝于苏州两广会馆。光绪三十二年归葬桂林东郊王氏家族墓地。
初嗜金石书画,20岁后专一于词,与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并称“晚清四大家”。因大力倡导词学,对文廷式、朱孝臧、况周颐等后学颇为奖掖,故被尊为四大家之冠。力尊词体,尚体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从追琢中来”等,使常州派词论发扬光大,况周颐《蕙风词话》许多重要观点皆源于此。王氏“于词学独探本原,兼穷蕴奥,转移风会,领袖时流”(叶恭绰《广箧中词》),被视为清词第三期“创始人”,开临桂派先河。
词学贡献尤在校勘词集。自辛巳年(1881)始,历时24载,校勘唐五代以及宋、金、元诸家词集为《四印斋所刻词》和《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又与朱祖谋合校《梦窗甲乙丙丁稿》,卷末附校勘札记,以汉学家治经治史的方法治词,创校词五例,一曰正误,二曰校异,三曰补脱,四曰存疑,五曰删复。所刻词最为精审,为学者所称道。
作词用力甚勤,早年风格似南宋王沂孙,多写身世之感,如〔百字令〕《自题画像》等。甲午战争(1894)之后,伤时感事,词风转向辛弃疾,苍凉悲壮,饶有壮夫扼腕之慨,如〔祝英台近〕《次韵道希感春》〔谒金门〕“霜信骤”等。王鹏运身处清廷风雨飘摇之日,字里行间蕴含伤时之痛、故园之思,极具时代意义。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朱孝臧、刘福姚合作《庚子秋词》,寄寓对国势衰微的深沉悲愤,其中〔调笑转踏〕《巴黎马克格尼尔》一阕,以词吟咏近代第一部西方翻译小说《茶花女遗事》,是中国文学史及中西方文学交流史上一个亮点。叶恭绰赞其“气势恢宏,笼罩一切,蔚为词宗”(《广箧中词》)。
词著丰富,版本复杂,早年有《四印斋词卷》,包括《袖墨集》《粱苑集》《中年听雨词》。后依次编定半塘乙稿(《袖墨集》《虫秋集》)、丙稿(《味梨集》)、丁稿(《鹜翁集》)、戊稿(《蜩知集》)、己稿(《校梦龛集》)、庚稿(《庚子秋词》《春蛰吟》)及辛稿(《南潜集》,已佚)等集,统称《半塘词稿》。其中庚稿二集与《薇省同声集》《王龙唱和词》为唱和词集。此外还有联句集《和珠玉词》《子苾词钞》。王鹏运独立创作及联句之词900余首,晚年亲自删定《半塘定稿》两卷,存词139首。朱祖谋认为“刊落太甚”,又从《袖墨》《虫秋集》《校梦龛集》《南潜集》中选录55阕为《半塘剩稿》。另有《半塘老人钤印》一卷,乃鹏运所刻70余方印章之精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