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 :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灵感是最佳的创作状态,作品中的一切妙思佳句、神来之笔皆出于此。由于灵感现象具有极浓重的神秘特征,因此自古就多有对灵感的神秘解释。古希腊柏拉图把灵感同神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神凭附在诗人身上,诗人受到了神的召唤和启示,于是发生灵感。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神附说”缺乏事实根据,不足为信。近代以后人们开始用“天才说”解释灵感,认为天才是灵感的根源,只有天才的人物才能时时与灵感相伴。天才说从神转向了人,多了一些合理性。但是天才说并未对灵感有真正科学的认识。
19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灵感依赖于一种饱满的心灵状态,而这种饱满的心灵状态又是作家长期生活积累和进行艰苦的艺术探索的结果。L.N.托尔斯泰曾说:“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是偶尔在艺术家的心灵产生,那是从他的经历过的生活中得来的果实,正像母亲的怀胎一样。”(《艺术论》)认为灵感既不是神授,也不能完全归之为天才,它最终取决于作家长期的积累和艰苦的思索。
灵感的发生固然离不开“饱满的心灵”和“有准备的头脑”,但从心理机制上看,是长期积淀而成的无意识心理层突然被唤醒和激活所致。灵感需要积累和苦思,但又需要积累和苦思的中断和偶然事件的心理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