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棫 :
江苏丹徒人。先世为淮扬盐商,后家道中落。清道光十八年(1838),纳资而得部主事官;青年时期辗转上海、扬州、京师、泰州等地,咸丰五年(1855)在京师结识谭献;同治四年(1865)入曾国藩开设金陵书局,校正群籍;十年入扬州书局;卒于光绪四年(1878)。
少年时喜读《易》《纬》之学。青年致力诗文,尤甚于词。曾自序其词,谈及词学渊源,“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其于京师间,常与谭献切磋词艺,后二人均成为常州词派的中坚力量,世人并称“庄谭”。词作题材内容广泛,咏物、闺情、感怀、题画等均有涉及。但因一生遭逢乱离,漂泊江湖、科名不显,词作多抒写忧生念乱和漂泊离别之苦,情感抑郁凄恻。如“天涯浪迹终凄恻,几处红楼解得” (〔杏花天〕《燕》),“相思子夜春还夏,到欢闻、先已凄凄”(〔高阳台〕《长乐渡》)等句均写景凄迷,写情凄恻,体现出伤心人之情怀。庄棫是晚清词学家陈廷焯的姨表叔,其词学观也影响了陈廷焯。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其“复古之功,兴于茗柯(张惠言),必也成于蒿庵”。因其讲究比兴寄托,兼又崇尚体格,故其词作温婉深厚,极得沉郁之致。如《丑奴儿慢》(飞来莺燕),以和平温厚之语抒发感士不遇,体现出比兴寄托之旨和沉郁浑厚的风格,陈廷焯评价其“骨高味古”。
词集名《蒿庵词》,又名《中白词》,共4卷。另有《蒿庵遗集》9卷、《远遗堂文集》8卷、《周易通义》16卷、《易纬通义》16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