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 :
魏禧著。作于“庚戌十一月”,即康熙九年(1670)十一月,作者47岁。大铁椎者,姓氏、籍贯皆不详,以其所用兵器“大铁椎”而代指其名。本文着重塑造了他身怀绝技、勇武有力的形象,同时也表露出他不为世用的遗憾。
文章首段,交待写作缘由,大铁椎的故事得之于友人陈子灿。中间数段,纯为记述,是主体部分,详细叙述大铁椎的种种事迹。首先介绍陈子灿邂逅大铁椎的地点和原因。接着写他的奇特外貌和怪异举止:“健啖”“貌甚寝,右肋夹大铁椎”“与人罕言语”等,由此展现他卓尔不群的一面,同时也为读者营造了巨大的联想空间。还写了大铁椎的来去无踪以及神勇无畏。尤其是“旷野杀贼”一段,泼墨较多,全面展示了大铁椎的高强武艺,描写细致生动,绘声绘色。文章结尾“魏禧论曰”,别有寓意,文章主旨也蕴藏其中。谈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感叹“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接着谈到“读陈同甫《中兴遗传》”,感慨“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又写到“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这其中蕴含着才不世用、年华空逝的怅惘之情。文末还特意加了一句:“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可见大铁椎富有文采,是个文武双全之士。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侠客,生不逢时,最终的命运只能是默默无闻,无所作为,令人扼腕痛惜。
本文在写作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描写成功,作者通过略貌取神、对比烘托、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方法将大铁椎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另外,文章的语言精炼生动,如“吾去矣”“止”“股栗欲堕”等词句,简洁明快,富有个性化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