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阳》 :
作者艾青。作于1938年4月,载1938年5月16日《七月》半月刊第3集第2期,1940年6月收入《七月诗丛》之一,香港海燕书店初版单行本,1942年3月桂林海燕书店再版,1947年3月上海希望社出版,后收入《艾青选集》(1951年北京开明书店版)、《艾青诗选》(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等。
《向太阳》写于春夏之交的武汉。全诗共400余行,分9章。以诗人“我”为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把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城市与乡村、工人与农民、过去与现在、黑暗与光明的对立统一关系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当时是中国全民抗日高涨的时期。全诗展现了抗战初期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壮丽画面。诗人在生机勃勃的抗战画面中感到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甚至愿意在光明的际会中死去,抒发了诗人对民族、对人民的热情希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此诗深切表现了诗人“我是渴求光明甚于一切”的核心精神与终极精神。
“土地”和“太阳”是代表艾青基本精神结构的两个意象。其中“太阳”(或光、灯)象征光明、希望和灵魂的新生。在艾青的诗中,描写“太阳”与“光明”的诗作甚多,如《灯》《太阳》《向太阳》《给太阳》《火把》《黎明的通知》《光的赞歌》等,可以说它们构成了艾青的“太阳组诗”。此诗以太阳象征希望,以全民奋起抗战的火热场景来兴起光明的意念。诗人运用散文化的自由诗体,无拘无束地抒发情感,但又不失内在的节奏,语言朴素清新,具有诗的散文美。此诗是轰动当时诗坛的一首名作,一经发表便成为社会各界和各种抗日集会上争相朗诵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