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 :
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试试卷以第一名进呈,因与第二名胡望高都是江浙人,乾隆便将第三名陕西人王杰擢为状元,赵翼降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有感于“仕宦几家收局好”(《途次先寄京师诸故人》之四)的险恶风波,便辞官家居,从事史学著述与诗歌创作,并先后主讲淮阴乐仪书院、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翁方纲的“神韵说”“格调说”与“肌理说”,论诗反对教化,重“性灵”,与袁枚接近。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他将性灵与性情视为一物,所以又说“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瓯北诗话》卷四),性灵的核心是才气,由此他特别主张诗要创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新”包括未经人说过的意、未经人用过的书。“新”就是人人意中所有,却未经人道过;一经说出,便如人人意中所欲出。这种“新”虽极人工之巧,却又是天然浑成,好不雕琢。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反映民生疾苦,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思想新颖,见解警辟。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
作为史学家,他的咏史、怀古诗也颇具特色。这类诗注重开掘新的历史题材,敢于疑古也善于疑古,阐发观点往往出人意表,深度把握历史本质。他瓣香陆游,也以放翁自比。其诗风趣谐俗,博洽典赡,议论精深警辟,风格雄丽豪健,造语浅近流畅。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除文学方面成就外,赵翼又是清中期的著名学者,他与钱大昕、王鸣盛并称“三大史学家”。治史以严谨著称,长于考据。代表性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著有诗集《瓯北集》53卷及《瓯北诗话》12卷。《瓯北集》有李学颖、曹光甫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