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

    翁方纲 :

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充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考官,又曾出任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翁方纲精于考据、金石、书法之学,又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倡始人。

翁方纲画像

论诗的著作有《石洲诗话》,但翁方纲的基本见解则见于专篇论文中。他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认为“肌理亦即神韵也”(《神韵论上》),“格调即神韵也”(《神韵论上》)。借“肌理”说以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继续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翁方纲的复古,不是尊唐,而是崇宋。他认为“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而虚难于实,故而宋诗“非唐人所能囿”(《石洲诗话》卷四)。从《石洲诗话》来看,他论诗以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及虞集、元好问六家为宗。曾自署书斋为“苏斋”,并撰有《苏诗补注》,又在每年十二月十九日邀同人饮酒赋诗为东坡寿,极为仰慕苏轼;后来又特别心仪黄庭坚。他提倡以学问为诗,但片面强调诗歌的考证作用和史学价值,把诗与“经术”、史料混为一谈,这是一种模糊文学特征的主张。

一生作诗6000余首,《复初斋诗集》存诗2800余首,主要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把经史、金石的考据勘研写进诗中的“学问诗”,以题图、题画、题拓本居多,占总数的十之七八。缪荃孙说他“性耽吟咏,随地有诗,随时有诗,所见法书、名画、吉金、乐石亦皆有诗”(缪荃孙《重印复初斋诗集序》)。这类诗多七言古诗,诗前有序或题注,诗句中又有夹注,这种序、注本身也是经史或金石的考据勘研文字。其诗几乎可以作为学术文章来读,往往写得佶屈聱牙,毫无诗味。如《成化七年二铜爵歌》等即是。时人洪亮吉批评他说:“最喜客谈金石例,略嫌公少性情诗。”(《北江诗话》卷一)袁枚也指责他“将诗当考据作”(《随园诗话》卷五)。另一类是记述作者的生活行踪、世态见闻或写山水景物的诗,这类作品大多将山水灵秀之韵转化为石刻碑版古残气息,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其中一些近体诗,偶有佳构,如:“客路旬经雨,林峦翠倚空。不知秋暑气,直与岱淮通。旧梦千涡沫,思寻百步洪。大河西落日,穿漏一山红。”(《高昭德中丞招同裘漫士司农钱稼轩司空集云龙山登放鹤亭四首》其二),颇有宋诗的清空气味。

以考据为诗限制了翁诗的情感流露,其诗缺乏充沛的感情,表达质直呆板,无灵妙生动之处,读来极为生涩,招致诸多批评在所难免。

翁方纲与同时期的钱载有着相似的诗学取向与作诗方法,他们都注重以学问为诗,被称为“学人之诗”,诗风古朴清雅,尽管饱受诟病,但仍有一定的市场。他多次出任学政,指导辖区内士子写诗,往往带动当地诗风的转变。稍后程恩泽、祁寯藻、何绍基等人在他们的基础上推动了清代的宋诗运动,至晚清“同光体”诗人中依旧有翁方纲的拥趸。朝鲜诗人金正喜也从他学诗,翁方纲去世后,朝人私谥他为“翁文达公”,仰慕之心可见。

著作有《复初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复初斋诗集》42卷、《集外诗》24卷,《石洲诗话》8卷,《苏诗补注》8卷,《翁批杜诗》20卷,《米海岳元遗山年谱》2卷,《小石帆亭著录》6卷,《苏米斋兰亭考》8卷,《粤东金石略》12卷,《两汉金石记》22卷等。其中《石洲诗话》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由郭绍虞编的《清诗话续编》本;《翁批杜诗》有台湾里仁书局2011年整理本。


为您推荐

路伯达

路伯达 : 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正隆五年(1160)进士,历仕诸城簿、泗州榷场使、尚书省掾、兴平军节度副使、大理司直、秘书郎兼太子司经、章宗侍读、同知西京路转运使事、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刑部郎..

岭南三大家

岭南三大家 : 广东旧属岭南道,故有此称。康熙三十一年(1692)王隼编成《岭南三大家诗选》,隐然有抗衡“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之意。此前列岭南著名诗家,三人虽有并举,但“岭南三大家”作为一..

《蛰园五种曲》

《蛰园五种曲》 : 徐家礼著。今存管山亭长伟子抄本1册,浙江图书馆藏。《双莲瓣》《赛秦坑》《闺塾议》的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双莲瓣》仅《忏窅》1折,叙南海龙女偶见师兄鹦哥私采龙宫莲花,兴念欲..

《八月的乡村》

沈德潜

沈德潜 :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22岁起参加乡试,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宏词科,直至乾隆四年始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77岁辞官归里,年至98岁而终。沈德潜画像沈德潜幼时随祖父沈钦圻..

卢元

卢元 : 丰润(今属河北唐山)人,一说为玉田(今属河北唐山)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及第,明昌元年(1190)又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翰林待制。父卢启臣,字云叔,自号浭水先生,大定(1161~1189)初年进士及第,宦亦达。长兄卢庸,字..

汪端

汪端 :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书香之家,7岁能诗。未及成年而父母先后去世,受抚于姨母梁德绳。18岁与陈文述之子陈裴之结婚。陈裴之亦有文才,夫妇拈韵分笺,互为商榷。中年守寡,儿子又得痼疾,开始接触道藏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