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 :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春秋》是中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出于孔子之手,但亦有别论。虽有不同说法,但《春秋》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春秋》叙述文字简略,重结果,不铺叙过程,最少一字,如僖公三年六月“雨”;或二三字,如僖公三年夏四月“不雨”,八年夏“狄伐晋”。
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春秋笔法本是一种历史的书写风格,后来用以指写文章的技巧。其特点是文字隐晦,于婉转中含褒贬,一般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采用曲笔,利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委婉而微妙地表达态度和观点,言简而意深。
孟子说:“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可见《春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是一部史书,其还为历史树立了一面镜子,正如钱大昕所云:“《春秋》,褒贬善恶之书也。”
后世宋欧阳修组织编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大量运用了春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