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 :

风格在中国古代称为体或体性,文体与文学家的性情是构成文学风格的主要因素。因此,古人往往结合文体与文学家的性情来认识一个人的创作特征,归纳出创作类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汉代产生了清议之风,用各种标准来评价政治与文坛人物,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清浊。此风一直延续到魏晋,影响了魏晋清谈。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气的观念,主张“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的清浊就包含着对风格的认识。后来,由清浊衍生了刚柔,进而演化为阳刚、阴柔,形成风格的经典理论。

大体上说,沉郁顿挫属于阴柔的范畴。“沉郁顿挫”概念源于杜甫,在《进雕赋表》中,他称自己的作品“沉郁顿挫”。后来,严羽《沧浪诗话》沿用这一概念评价杜甫,将之与李白比较,认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沉郁顿挫作为杜甫的诗风,在严羽的眼里,俨然一种风格典范。

清代陈廷焯继承了这种观念,《白雨斋词话》将沉郁作为一种美学标准评价古代词人,他明确说:“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又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沉郁顿挫的意涵主要包括:①蕴藉而顿挫。所谓蕴藉,指作品内容深厚、含蓄,顿挫则是情感的表达,即情感的表达有张有弛。②哀怨而志坚。作品表达的虽是哀怨之情,但慷慨激昂,不低沉,展示的是顽强意志,是一种悲慨精神。③诗骚精神。依照传统理解,《诗经》的精神是兴、观、群、怨,温柔敦厚;楚骚的精神是发愤抒情。沉郁顿挫直接承续的是诗骚传统、建安风骨,是传统艺术精神与美学风格的传承。

为您推荐

国别体

国别体 : 把来源于各国的史料按照国家分类、汇辑、编排的史籍,如《国语》《战国策》。《国语》共21卷,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主要记载春秋时代君臣的嘉言善语,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8国,每国..

许之衡

许之衡 : 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工吟咏,精词曲,善治印。著有《守白词》《词馀》《中国音乐..

诰 : 诰是用于上告下或长告幼的告诫文体,《尚书》“六体”(典、谟、训、诰、誓、命)之一。《尚书》中以“诰”为题的有《仲虺之诰》《汤诰》《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题目未出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 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美学审美要求中含蓄要求的形象概括,要求文学作品以表达情感为主,语言不宜直白,要能经得起品味。语出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用二十四首四言诗分别描述诗的二十..

袁祖光

袁祖光 : 安徽太湖人。幼勤敏好学,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二十九年进士,官吏部主事,随班入值,保升员外郎、直隶州知州,以知州用加三品衔,迁湖北省候补道尹。三十三年东游,考察日本政治,经皖籍友人许世英介绍,参加..

许善长

许善长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早逝,由祖母梁德绳养育成才,少年即擅吟咏。道光二十三年(1843)初应乡试落第。咸丰优贡生。咸丰二年(1852)进士,六年入都供职。同治、光绪年间历官内阁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