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鸨羽》 :
一首农民反抗无休止的徭役制度的诗。为先秦时晋地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七句。此诗言君子溺于王事,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此痛恨之辞以讽王室对百姓之剥削。每章首两句以鸨鸟起兴“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兴中含比,鸨鸟是种野雁,善于浮水或在沼泽地行走,不善飞翔,但此诗中的鸨鸟挥动翅膀栖落在树枝上,以此起兴,反比诗人数年疲于王事,奔走在外。后三句直陈其因:“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诗人抛弃了务农之本,而常年在外从事徭役工作,田地荒芜,父母年迈,老无所依,诗人倍感心灵的煎熬。最后两句承接上文,将压抑已久的悲伤怨愤之情喷涌而出:“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诗人对苍天发出呼喊,情绪激越,催人泪下,无奈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后两章与首章同,略有差异,反复咏叹,突出诗旨。
清人陈继揆《读风臆补》卷十《补辑》说:“一呼父母,再呼苍天,愈质愈悲,读之令人酸痛摧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