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谚》

    《越谚》 : 清代越地方言、谣谚集。会稽(绍兴)范寅辑。范寅,字啸风,别号扁舟子。清末举人,曾做会稽县学教谕。陈《越谚》外,还著有《玉鉴堂诗》、《湖雅》等。《越谚》初刻于光绪八年(1882),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印。
  《越谚》正编分上、中、下三卷,所收资料分为语言、名物、音义三类,每类开头有小序。下卷"附论"收编者写的《论雅俗字》、《论堕贫》等关于文字学及越地民情、自然变易等的短论 5篇。书后又附《越谚语》两卷,为正编未刊资料的补充。
  《越谚》上卷"语言"类,辑录谚语、俗语和民谣。分为"述古之谚"、"警世之谚"、"借喻之谚"等17组,其中"谣诼之谚"和"孩语孺歌之谚"二组中收民谣、儿歌46首。中卷"名物"类,辑录上天下地、鬼神人物、草木果蔬等的异名,以及关于技术、风俗的词汇,分为"天部"、"地部"、"神祇"、"花草"、"技术"等24组。下卷"音义"类,辑录方言词语,分为"一字六音"、"两字并音"、"单辞只义"、"发语语助"等8组。


  《越谚》对所收谚语、民谣、方言词语、事物名称等,大都加有小注,分别标明词语的出典、含义、读音、用法以及有关资料。清初记录越中方言,如毛奇龄《越语肯綮录》,侧重在考证隋韵有与越语相发明之处,为越语找出本字。茹三樵《越言释》侧重在论今证古。范寅的《越谚》全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它对于方言、谚语,有一语即记一语,对于歌谣,也完全照口头传唱著录,不避土音俗字。因此它保存了越中方言、谣谚的第一手资料。

为您推荐

杂剧

杂剧 : 古代戏剧样式。它是在前代戏曲艺术、说唱艺术尤其是在宋官本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在金末元初之际,经历了逐渐完备的过程而趋于成熟,到元朝统一全国之后,杂剧进入了繁荣时期。   杂剧的..

《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 : 词总集。南宋曾慥(?~1155)编。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居士。曾公亮裔孙,福建晋江(今福建南安)人。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学识广博。著有《高斋漫录》、《高斋诗话》等,均佚。编有《宋百家诗选》,亦佚..

曾巩(1019~1083)

曾巩(1019~1083) :   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巩自称"家世为儒"(《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

《越人歌》

《韵语阳秋》

《韵语阳秋》 : 见葛立方。 ..

乐府诗体

乐府诗体 : 古代诗歌体裁。有广、狭二义: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

冯衍

冯衍 : 东汉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少时有奇才,20岁即博通群书。王莽时,冯衍辞不肯仕,后为更始将军廉丹掾,冯衍劝廉丹屯兵大郡,以待时变。廉丹不听,战死,冯衍亡命河东。更始二年,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