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律体诗

    新格律体诗 : "五四"以后出现的一种不同于自由诗,又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亦称"现代格律诗"。早在"五四"文学革命期间,刘半农就倡议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和增多诗体。稍后,陆志韦在为自己的诗集《渡河》(1923)所作的序言中论及新诗的艺术特征时,提出了"节奏千万不可少,押韵不是可怕的罪恶"的看法。1926年,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诗的具体主张。他要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押韵,要求每行诗的"音尺"(又称"音步",英文feet的意译)数要相等,由调和的音节产生整齐的诗句。他还指出,这种格律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相体裁衣"。经过这样的倡导,写格律诗的多起来了,成为新诗中的一种体裁。闻一多更是以创作来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他的诗集《死水》(1928),在当时被誉为"近年来一本标准诗歌"(沈从文《论闻一多的〈死水〉》)。30年代初从自由诗转向格律诗写作的林庚,根据古典诗歌艺术传统和现代口语发展特点,于50年代初提出了一种节奏为上五下四的九言体的新诗建行设想,以后又补充了十言(五五)和十一言(六五)两种。50年代何其芳在《关于写诗和读诗》及《关于现代格律诗》等文中,提出建立"现代格律诗"的设想和具体要求:每行顿数一样,可以有每行三顿、四顿、五顿几种基本形式;每行的最后一顿基本上是双音词;押大致相近的韵;由于押韵有规律,每节的行数也是规律的。60年代初,臧克家提出以精练、大体整齐、押韵,作为新格律诗的基本条件,"在行与行相互映衬的时候,音组方面大致相等,也可以多少有些出入";"至于单音尾双音尾问题,我觉得无关大体"(《学诗断想》)。他们的见解不完全一致,但都倾向于新格律诗应当押韵,诗行应相对整齐,应当有一定的格律形式,但这种格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为您推荐

徐霖(1462~1538)

徐霖(1462~1538) : 明代戏曲作家。字子仁,号九峰、髯仙,又称徐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幼年起即居南京。徐霖性格倜傥、豪爽,工于书法,又兼善绘画。填曲富有才情,且颇精于格律,他与散曲作家..

徐祯卿(1479~1511)

徐祯卿(1479~1511) : 明代文学家。字昌縠,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作品有《迪功集》、《迪功外..

兴趣说

兴趣说 : 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观点。实质是对有感而发、兴会神到的要求。"兴趣"一语在宋以前的诗文中虽然出现过,但作为创作问题首先提出的,是严羽的《沧浪诗话》。在《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把"兴趣"作为"..

《新小说》

《新潮》

《新潮》 : "五四"文学革命初期重要的新文化刊物。月刊,以“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为英文译名。1919年1月,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另有少数教员及校外人士参加)编辑出版。"五四"以前,编..

徐玑(1162~1214)

徐玑(1162~1214) : 南宋诗人。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历官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丞、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徐玑是永嘉四灵(见四灵体)之一。"四灵"学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

徐照(?~1211)

徐照(?~1211) : 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布衣终身。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