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1897~1931) :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初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用笔名有:南湖、云中鹤、仙鹤、鹤、海谷、谷、大兵、黄狗、删我、心乎等。浙江省海宁县人。父亲因兴办实业,蜚声浙江。1910年,徐志摩入杭州府中学堂,开始接受"新学"。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按照其父的愿望,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19年他在海外得到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曾经`感情激发不能自已`过","国内青年的爱国运动在我胸中激起同样的爱国热"(1928年5月3日日记,陈从周《徐志摩年谱)。是时,他热心于政治经济与自然科学,并接触过社会主义的各种学说。
1921年春,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与政治理想。在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他西洋文学的熏陶下,他违背其父让他当银行家的期望,从1921年起开始了新诗创作,"诗情真有些象是山洪爆发,不分方向的乱冲"(《猛虎集》序),1922年10月回国。12月起,在《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小说月报》、《晨报副刊》上大量发表诗文;参加由回国的英美留学生及其他人组成的"聚餐会"。随后,在"聚餐会"基础上由他提名成立"新月社"。同时,他也加入了文学研究会。1924年,又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这时的徐志摩,不满军阀混乱、民生涂炭的社会现实,向往和追求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在"三·一八"惨案中,他写下诗《梅雪争春》,用"冷翩翩的飞雪"中瓣瓣"梅萼"的"残落",象征段祺瑞政府对爱国青年血腥屠杀的暴行。他在散文诗《婴儿》中,用"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的产妇来象征处于苦难中的中华民族,用"美丽的婴儿"象征他所理想和盼望的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新政治"。
1925年3月至7月,历游苏、德、意、法诸国。他看到苏联战后的困难状况,产生了对苏联革命的恐惧。同年,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出版。1925年10月至1926年10月,主编《晨报副刊》。这一年里,他写了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落叶》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他创作最多的一年。1926年4月至6月,在《晨报副刊》上主编11期《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的艺术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在主编《晨报副刊》期间,徐志摩还与余上沅等办了《晨报副刊·剧刊》,组织了关于"苏俄仇友问题"、"党化教育问题"等讨论。他明确表示"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他认为"列宁,他的伟大,......是不容否认的","但我却不希望他的主义传布。我怕他"(《落叶·列宁忌日──谈革命》),道出了一个民主个人主义者在工农革命运动高潮中的不安。
1927年,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使他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序)。此后他写的诗,多是颓唐失望的叹息。同年春,与胡适、邵洵美等筹办新月书店。9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出版。秋后,任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淌凇I院螅秩紊虾4笙拇笱А⒛暇┲醒氪笱Ы淌冢⒓嫒沃谢榫直嗉?1928年 3月,《新月》月刊创刊,他一度担任该刊主编。在他执笔的代发刊辞《新月的态度》中,认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造成了文艺的"荒歉"和"混乱",提倡所谓"健康与尊严"的原则。在诗《秋虫》里否定包括革命理论在内的一切"主义";又在诗《西窗》里攻击革命文学倡导者"借用普罗列塔里亚的瓢匙在彼此请呀请的舀着喝"青年们"滚沸过的心血"。因此受到了革命文艺阵营的严肃批判。1928年8月,诗集《志摩的诗》删订再版。9月至11月,他再度历游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1930年任中英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并在1931年 3月成立的笔会中国分会中被推选为理事。1930年冬,他辞去在南方的教职,抱着"另辟生活"的愿望,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1月,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8月,第三本诗集《猛虎集》出版。
1931年左右,徐志摩的思想始有转机。山东"济南惨案"发生,他表示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有血性的谁能忍耐"。1930年底翻译了反对法西斯主义的英国独幕剧《墨梭林尼的中饭》。1931年9月,发表同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烈士的小说《珰女士》,并在"左联"刊物《北斗》上发表诗作。这对于当时国民党"官办文艺"是个很大的震动。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第四本诗集《云游集》死后由陈梦家编辑出版。
徐志摩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中的诗,大多是对于黑暗的封建势力不调和的表现。在《大帅》、《人变兽》、《太平景象》等诗中用含蓄的意象表现了对北洋军阀血腥暴行的不满。在《先生!先生》、《叫化活该》、《一小幅穷乐图》中,用鲜明的画笔描绘了下层劳动者痛苦的生活画面,表露了他的同情心。他又在《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灰色的人生》、《再不见雷峰》等诗中显示了他对阻碍个性解放与个人幸福的封建势力的蔑视与抗争。这些诗,生动地体现了青年徐志摩"那股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的热情"(郁达夫《怀四十岁的志摩》)。但也流露了他享乐主义的生活哲学和庸俗的生活情趣。《猛虎集》、《云游集》中的诗,却是"抹去了以前的火气"(陈梦家《纪念志摩》),用"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茅盾《徐志摩论》)。他反复低吟着"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样低沉的调子,表露当时资产阶级"枯窘"、徬徨的心理状态。他的诗,确实可以说是"中国布尔乔亚心境最忠实的反映"(茅盾《徐志摩论》)。
徐志摩的诗大都是抒情诗,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在《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中,以食莲蓬为线索,运用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层层深入地刻画别离的恋人相思的情感。《我等候你》这首诗详尽地描绘一个男子自黄昏至黑夜痴情等待负心不至的爱人时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过程,令人从诗句背后感受到诗人政治理想幻灭后无可奈何的沮丧心情。徐志摩还努力于创造一种建筑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新的诗歌语言,他的诗,如《残诗》、《偶然》、《再别康桥》,语言自然、纯熟,既是地道的口语,又经过艺术的提炼,独具清莹流丽的情致。他的散文成就可与诗歌比美,由于较少形式上的束缚,更易表现他奔放不羁的情感,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都是久经传诵的名篇。
徐志摩的著作,除前面提到的诗集外,有散文集《落叶》(1926)、《自剖》(1928)、《巴黎的鳞爪》(1927)《秋》(1931),小说集《轮盘》(1930),戏剧《卞昆冈》(1928,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1936)、《志摩日记》(1947)。译著有《涡堤孩》(1923)、《死城》(1925)、《曼殊斐尔小说集》(1927)、《赣第德》(1927)、《玛丽玛丽》(1927,与沈性仁合译)。1948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志摩遗集》5集8卷,校样本今存北京图书馆。陈从周1948年编印的《徐志摩年谱》,上海书店1981年复印。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74年出版有梁实秋的《谈徐志摩》,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出版梁锡华著《徐志摩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