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

    汪元量 :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时以琴艺词章侍禁中,事谢太后、王昭仪。又尝入太学。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兵陷临安,宋帝、后北上大都,元量从行。入元后曾任翰林官。至元十四年(1277),被命奉使至四川、湖南诸地代祀岳渎。元量在北,时与故宋旧臣唱酬,尝至狱中探视文天祥。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成《胡笳十八拍》,并跋其行吟诗卷。灜国公赵㬎等于至元十九年(1282)被迁往上都(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至元二十一年,又被迁往今西北内地,汪元量皆随行。至元二十二年(1285)以黄冠南归,来往于金陵、赣、湘、川多地,并数次到庐山。后返杭隐居。

汪元量的友人李珏跋元量所撰《湖山类稿》,称其“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备见于诗”,“亦宋亡之诗史”(《书汪水云诗后》),是汪元量诗的主要特色。《醉歌》10首中,“声声骂杀贾平章”,揭露贾似道之荒废政事、贻误国家的罪恶;“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直呼最高当权者太皇太后谢氏之名,痛斥她率先投降的行径。《越州歌》20首,描述元兵南下时半壁河山遭受蹂躏的惨状:“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轩趣幼君。三十六宫随辇去,不堪回首望吴云。”又有《湖州歌》98首,从“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皋亭山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写起,以七绝联章的形式,依次记述“杭州万里到幽州”的所历所感、所见所闻:“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景真情挚,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道。

清抄本《湖山类稿》卷端

《湖州歌》《越州歌》《醉歌》是汪元量“诗史”的代表作,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其他宋遗民同类的诗。它记述的史实,往往能补史籍之所未及。汪元量南归后,写了不少诗来反映人民在元朝统治下所过的痛苦生活,如《钱塘》中的“平芜古路人烟绝,绿树新墟鬼火明”和《兴元府》“官吏不仁多酷虐,逃民饿死弃儿孙”之类。其诗风格初为江湖体,也有部分作品模仿汉魏古体,如旧题李陵、苏武诗。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他为挽文天祥而作的《浮丘道人招魂歌》,则学杜甫的《同谷七歌》,深得其章法。南归后写的山水诗,偶有明快之笔,但大多数是抒写寂寞哀愁的心情,如“孤舟行客愁无那,十二峰前十二滩”(《夔门》)之类。

其词今存52首,与诗相同,也以宋灭亡前后为界,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如〔莺啼序〕《宫中新进黄莺》写黄莺的伶俐,〔汉宫春〕《春苑赏牡丹》写牡丹的娇媚,曲尽物态,颇有情致。〔长相思〕“阿哥儿”词以口语写欢乐情调,也颇有特色。德祐之难后,汪元量的词作内容与风格都有明显变化。至元十三年(1276)赴大都途中,他发出了“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的慨叹。在大都期间所作一组〔忆秦娥〕词中,写南宋宫人“强将纤指按金徽,未成曲调心先悲。心先悲,更无言语,玉箸双垂”,冲破了传统的“宫怨”作品中的幽愁暗恨,表达了被俘者的苦楚和眷恋故国的心情。其他如〔人月圆〕“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都感人至深。这些作品继承并发扬了陆游、辛弃疾、陈亮爱国词的传统,不事雕琢,直抒胸臆,言显意真。南归后,山河变色,孤寂忧伤,眷怀故国,成为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感情也更趋深沉。如“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暗香〕)、“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莺啼序〕《重过金陵》)。

明抄本《汪水云诗钞》卷端

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汪元量《湖山类稿》13卷,《汪水云诗》4卷,《水云词》2卷,已佚。清代乾隆间,鲍廷博刻刘辰翁选《湖山类稿》5卷(前4卷为诗,第5卷为词),《水云集》1卷。以流传系统不同,重见的诗很多。《四库全书》即以鲍氏二本著录。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孔凡礼《增订湖山类稿》,辑录诗词,附录资料,较为完备。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胡才甫《汪元量集校注》。

为您推荐

汪倜然

汪倜然 : 原名汪绍箕,安徽黟县人。1922年开始在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上发表童话,1923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英文专修科,开始在《小说译报》上发表译文。1926年大学毕业,先后担任过上海私立泉漳中学教师..

汝龙

汝龙 : 江苏苏州人。1938~1945年先后在江苏江北,四川重庆、涪陵等地任中学英语教师,同时致力于俄苏文学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在无锡中国文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州东吴大学任教。1953年..

永明体

永明体 : 出现于南朝齐永明(483~493)年间,是格律诗的雏形。最基本特征是“始用四声,以为新变”。使用四声是方法问题,而追求新变则是目的。永明体的句式由长变短,句式渐渐定型。自永明以后,五言八句、四句及..

文同

柳木下

柳木下 : 生于广东兴宁。卒于香港。1932年入上海大厦大学读书。1936年开始在文学刊物《红豆》上发表诗歌。1936年1月15日《红豆》(诗专号)发表《木下诗抄》,包括诗歌《我,大衣》《约翰,阿九》《矛盾,对立》..

戈宝权

戈宝权 : 生于江苏东台,卒于南京。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进《上海时事报》社。1935年任《大公报》驻莫斯科记者。1938年在汉口及重庆《新华日报》《群众日报》社工作。“皖南事变”后赴香港从事进..

林语堂

林语堂 : 福建龙溪人(今福建漳州)。卒于香港。其父为乡村基督教牧师。林语堂自幼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和影响。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起,先后赴美国、德国研究语言学,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