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诗》 :
东晋王羲之编纂。王羲之(303~361, 一说307~365, 一说321~379),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始任秘书郎,继为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并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并著录有《兰亭诗》1卷。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曾和一些士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宴饮作诗,众人所作诗歌编为《兰亭集诗》,他自己作了一篇序即《兰亭集序》。据刘孝标注引王羲之《临河叙》云:“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则《兰亭集诗》收录了26人的作品。宋人桑世昌《兰亭考》载有《兰亭诗》,共收诗37首,包括王羲之、谢安(一云王友)、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凝之、王宿之、王彬之、王徽之和袁峤之11人的四言、五言诗歌各一首,还有郄曇、王丰之、华茂、庾友、虞说、魏滂、谢怿(一作绎)、庾蕴、孙嗣、曹茂之、曹华(吴曾《能改斋漫录》或云“曹华平”)、桓伟、王元之、王蕴之、王焕之15人各一首,四言、五言皆有。之后,冯惟讷《古诗纪》、曹学佺《石仓历代诗话》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等皆有收录。
五言兰亭诗(陸柬之书)
《兰亭集诗》与《兰亭集序》一样,都体现了东晋文人以哲学眼光审视自然与生命的特点。《兰亭集诗》对玄言诗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丰富了玄言诗的类型。比如谢万的《兰亭诗》:“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玄崿吐润,霏雾成阴。”这首诗非常近于以山水体玄,诗中说“寓目高林”,与王羲之的“寓目理自陈”(《兰亭诗》)又有不同,以全然的“新”貌,取代了“我”的玄理表达。这是一首玄言诗人的山水诗,它的特点表现为:景物描写简约、概括,不同于太康、元嘉诗人的追求“巧似”;景物描写融入了诗人的哲学意识,使人感受着玄思的流荡;语言简洁、清朗。此诗代表了玄言诗的另一种面貌,不同于谢安《与王胡之诗》第六章的“以玄对山水”。另外,孙绰“微言剖纤毫”,明确使用“微言尽意”的清谈思想;而从王徽之的“散怀山水”和孙嗣的“望岩怀逸许,临流想奇庄”可以看出,玄言诗的目的不在于状写山水,而在于玄学心趣。受视野所限,历代学者未能清楚认识到《兰亭集诗》的价值,所以批评之辞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