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 :
东晋末南朝宋初陶渊明作。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
《游斜川》是《陶渊明诗集》中公认的唯一一首山水诗,这在精工于田园诗的陶集中不啻为异响,历来备受关注,被誉为“上承玄言诗之山水描写,下开谢灵运山水诗之先河”,由此也可见田园诗与山水诗的密切渊源。对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分歧较大。“辛丑”一作“辛酉”,故王瑶直接系于永初二年辛酉(421),时年陶渊明57岁。而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推断本诗作于义熙十年(414),时年陶渊明50岁。
陶渊明的斜川之游,仿效晋代贵族石崇的金谷集会、王羲之的兰亭集会,真实地记录陶渊明年过半百的人生体验。袁行霈说:“《游斜川诗》与《兰亭诗》相对照,悲悼岁月之既往,感叹人生之无常,寓意颇有相近之处。惟《游斜川序》朴实简练,仅略陈始末而已,不似《兰亭集序》之铺陈且多抒情意味也。”
这首诗可分为三层。首四句写出游的缘起,直接促发诗人斜川游的动机是“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痛感岁月之易逝,故升腾起远足之游的热忱。中间八句写景,紧扣“游”字落笔,“炼字自然,写景如画”(《陶诗真诠》)。在天气和暖的碧空下,游侣们依次列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于眼前:近处是微波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空中、水底到处洋溢着盎然的勃勃生机,一切都那么自然洒脱,引逗起诗人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望去,那深广的湖水,秀丽的山峰,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曾城山的挺拔,不禁勾起诗人对昆仑灵山的无限想象。末八句借景抒情,从风物之美写到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由此生发“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慨,也引发出诗人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等如此真善美生活的热情赞叹。
“中觞纵遥情”,明代黄文焕《陶诗析义》说:“初觞之情尚矜持,未能纵也。席之半而中觞之候,酒渐以多,情渐以纵矣。一切近俗之怀,杳然丧矣。”此论深契陶诗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