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趣:【圆趣】.人们在观赏园林时由于审美主体与客体构成的审美关系不同而会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就是园趣。
清初周亮工纂《尺牍新钞》一集载徐世博《答杨维节博士论著述书》,“留都如故家敝园,轩爽之气,自在分野,明秀之色,自在山川,矜冶之态,自在人物,繁丽之容,自在惠陌。
然而其云烟风气之间,有荒寒焉,有旷远焉,故有入焉而荡,亦或以戒,入恶而乐,亦或以悲。
荡者湯其繁冶,戒者壁其衿丽,乐者以其轩爽明秀,而悲者以其荒寒旷远也。
同是圆趣,而荡与乐者生于大,悲与戒者生于旧,能通此志,虽收金陵于斗室,密长千于于里可也。
”性质,还决定于欣赏者的审美情趣,离开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形成园趣。
东晋陶洲明从庭园窥见大自然而达忘言之境,《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只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
”唐代孟浩然开纤见到的是清新恬淡、充满情趣的田园景象,乐在减中,《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育山郭外斜,开轩面场面,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羽口,还来就菊花。
”宋叶紹翁透过小园,看见无限春光:“春色满阅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清人郑板桥则子写了他自己对-一个普通庭院的深情,“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郑板桥集·竹石》)的感受。
即使是欣赏司一园林景色,不同的人也会感受到不同的趣味。
《红楼梦》中林黛玉欣赏大观园随风飘扬的柳絮时,是悲凉、惨淡的,因此她填柳絮词、“漂泊亦如人命薄”,“叹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