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坐忘】庄子用语。
指端坐而浑忘物我界限、是非差别的精神状态,常用来形容审美过程中忘我忘物,物我同一的境界。
《庄子·大宗师》,“随肢体,黜聪明,离形云知,同于大道,此之谓坐忘”。
郭象注日:“夫坐忘者,翼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指出了“坐忘”的实质和特征。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要做到“心斋”,首先要对人体五官感觉进行超越。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就是超越了视觉、听觉的感受而进入全身心的、综合性的整体感受,使审美感觉成为一种具有统觉特征的特殊的心觉,即《庄子·人间世》所言“御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的感觉。
其次要对审美对象进行超越。
以鹿待物,使物就虚,促使物摆脱现实性的、世俗性的、功利性的非审美因素.使物由此蜕变为审美对象。
《庄子·山木》,“物物而不物于物”,就是通过“心斋”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格物改造为事美对象之物。
①忘我忘物。
《庄子·天地》:“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已。
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由此进入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境地。
②超然脱俗。
《庄子·则阳》:“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
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
”庄子提倡超脱现实、功利之外的精神,主张齐生死,齐物我,齐富贫,从而形成他的超然审美观,即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就美来审美的态度。
③物化为道。
“坐忘”的目的是为了获道。
“忘已之人,是之谓人于天”,就是要求物我供化为道,俱化为自然,从而形成庄子的自然美论,以“坐忘”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达到物化为道的境界。
再次是对自身的超越。
虚通道,追通自然,以自然无为的方式进行“心虚”,无疑达到忘我无己,去知弃世的境地。
《庄子·在宥》:“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即是说。
绘了“心斋”过程,“臣将为锁,未尝收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
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庄子在梓庆削木为铖的寓言中描非誉巧拙: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庄子·达生》)较好地说明了“心斋”由忘名忘利忘物到忘我的递进过程。
大影响。
历代文论家、艺术家都注意庄子列举了许多离言来说明“坐忘”状态。
如捶钩者年老而不失豪芒,其原因是“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的忘怀一切的恋度《《庄子·知“心斋”说对店世美学发生了较北游》)。
河偻者承螞的技巧是“吾处身也,若橛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的忘己忘物的态度(《庄子·达生》)。
津人操舟若神是因为“善游者数能,忘水也”的超然态度(《庄子·达生》)。
庄子的“坐忘”说对后世美学影响很大。
南朝陈姚最论及绘画创作时说;“杖策坐忘,既惭经国;据梧丧偶,宁足命家!”(《续画品并序》)清代廖燕则谈得更具体,他在《意图序》中说:“意也者,岂非为万形之始,而亦图画之所从出者歇?予尝闭目坐怎,嗒然若丧,斯时我尚不知其为我,何况于物?迫意念既萌,则舍我而逐物,或为鼠肝,或为虫臂,其形状又安可胜穷也耶?传称赵子昂善画马,一日倦而寝,其妻窗隙窥之,假仰鼻呼,俨然一驰。
妻惧,醒以告之,子昂因而改画大士像,未几,复窥之,则慈悲庄严,又俨然一大士。
非子昂能为火士也,意在而形因之欠。
万物在天地中,天地在我意中,即以意为造物、妆烟云、丘壑、楼台、人物于一卷之内,皆以一意为之而有余。
”说明绘商创作过程中“坐忘”极为重要的意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意境两忘,物我一体。
”这是对“坐忘”的继承发展,指明了“坐忘”式的审美态度对意境的建构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
[神思1这一术语,由品评人物移为沦述创作过程的思维活动,含义不网。
①用于品评人物的精神面貌,指凝神思虑。
汉韦昭《鼓吹曲》,“建号创桌基,聪睿协神思。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定传》载:管辂赞扬刘寇、刘智云:“吾与颖川兄弟语,使神思清发,昏不假寝。
”这一意思,一直被人所沿用。
元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见了这诗,看了这词,他敢颠倒费神思。
”术构思中的形象思维活动。
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夫以应目会心为理②用于论述文艺创作过程,指艺者。
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趋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又神本忘端,栖形感类,理人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之丛,独应无人之野。
峰岫晓凝,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方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这里所用的“神思”,已涉及画家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梁萧子显始用论述诗文创作。
共《南齐书·文学传论》:“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智无象,变化不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专篇作了详细、具体的阐发:“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干载,悄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国,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玉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前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译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恋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神思》)这里,开宗明义,菌先对“神思”的含义作了严格的规定,做助《庄子》中的两句话,说明神思是身在此而心在彼,由此及彼,不受身观局限的形象思维活动,而这种形象思维活动又是人的精神功能所特有的。
这种形象思维的能力,是不受时同空间限制的,凝神静思,能联想到.千年前的事情;动情的刹那间,可黑见纵横数万里的物色。
这种形象思维的特点是“神与物游”,即创作过程的整个思维活动始终不脱离生动具体的物象。
这种形象思维,既离不开物象,也离不开语言,而且由作家的神来主字,靠作家的情态气势来统帅其关键,目的是酝酿和创造意象。
正因为如此,“神思”即靠作家精神所主宰、为作家情态气势所统帅的形象思维,被称为“属文之道”、“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即文学创作的头等重要的规律和方法。
在艺术构思中,作家要成功地运用形象思维,就要加强精神、才学、生活等方面的修养,即所谓“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的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论文学技巧》),“想象在其本质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它强调了道超乎技,神超乎形的“神遇”式审美方法。
在追求审美过程中主客体的交流时侧重强调主体的精神心理作月。
具体表现为:对技巧的熟练把握到对技艺的融会贯通,以至达到自由发挥、运用自如的首先是获道。
由技进乎道,是从境地。
以此才能同对象配合默,从而沟通对象以把握对象的实质和粘蕴。
于神”(《庄子·达生》),这是指精神凝聚,注意力集中。
神凝才能神驰,展开想象力,自由发挥出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使主客体之间达到心领神会的境地。
·“纯粹而不染,静一而不变,快而无为,动而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无为指自然而为,即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其次是神凝。
可见,“用志不分,乃凝再次是无为。
《庄子·刻意》,而为。
因此,无为实质上是一种自由发挥的表现形式,无为才能“神遇”。
之间的一种“以天合天”(《庄子·达生》)式的契合,即以主体的合目的性之天与客体的含规律性之天的统一。
所重视。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苏联高尔基认为“想象是创造形上也是对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这同一千四百多年前刘勰所论述的“神思”是通的,可见以想象为特征的艺术思维,是文艺创作的一个普遍规律,古今中外所见者同。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