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

小中见大:【小中见大】说明典型化的普遍规律和艺术概括的一般方法,以小(有限、个别、特殊)反映大(无限、一般、普逸),寓大于小之中。
清河熙载《艺概·诗概》,“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比造物之借端托寓也。
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
绝句意法,无论先宽后紧,先紧后宽,总须首尾相衔,开聞尽变。
汇其妙用,惟在借端托寓而已。
”自然界,借鸟虫之端,小也,托春秋之,大也。
反映客观事物和作者情思的文学艺术,也是如此,以小见大,画过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描写,表现同类的无限广大和一般,托深远的普遍意义。
这里所指的“小中见:“,是对前人有关论述的精炼概括。
早在汉代,《毛诗序》中便对《诗经》中的风、雅创作经验作了探讨,“是: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调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对此,唐孔颖达《诗大序正义》作了较详细的解释:“言风雅之别,其大恋如此也。
一人者,作诗之人。
其作诗者,道己一人之心耳,要所言一人心,乃是一国之心。
诗人览一国之意.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害二也。
但所盲者,直是诸侯之政,行风化于一国,故调之风,以其狭故也。
吉天下之事,亦谓一人之。
诗入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冰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发见四方之风,所言者乃是天于之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广故也。

为您推荐

心存耳想

心存耳想:【心存耳想】指作者在观察外物时,心中默记,限睛不离开外物形体而进行艺术想象。 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记载宋迪和陈用之谈论绘画艺术经验:“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调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状其..

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大巧若拙】指最灵巧的就象处最笨拙的一样,借指审美过程中,最美的形象是通过朴实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着属,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的“大巧”不是指一般的聪明智慧之巧,这是人为..

肥痰各称,妍淡曲尽

肥痰各称,妍淡曲尽:【肥痰各称,妍淡曲尽】的特点被表现得很精确,具有一种和谐美。 宋吴可《荆溪林下偶谈》卷三:“四时异景,万卉殊态,乃见化工之妙;肥瘠各称,妍淡曲尽,乃见面工之妙,水心为诸人基志,廊庙者赫奕,谓“闽士指描写对象..

阴阳柔

物化

物化:【物化】审美范畴之一,常用来形容审美过程中主客体互相交流,互相作用,浑然一体的状态。 《庄子·齐物论》,“普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蓮薳然周也。 不知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

虚实柜生

虚实柜生:【虚实柜生】①指艺术画面中实的部分和虚的部分,即有象有形的部分与无象无形的部分(或欣赏者由有象有形部分而联想、补充的部分),互相生发,构成一个更完整而神妙的形象体系和艺术意境。 清孟芥舟等评点《女仙外..

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故”与“新”相对,“俗”与“雅”相对。 在一定条件下,文学创作故可转化为新,俗可转化为雅。 宋苏轼《题柳子厚诗》:“诗须要有为而作。 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好奇务新,乃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