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条伶州鸠说。
因论及的对象、范围和论者的审美观不同,其具体所指,时有变化。
要不伤触入。
其实《三百篇》中有骂人极狠者,如‘胡不遗死"、‘豺虎不食’等句,调之乖戾可乎?盖骂其所当骂,如敲补加诸盗贼,正是人情中节处,故谓之“和”。
又如人有痛心,便须著哭,人有冤枉,须容其诉。
如此心下才松频,故谓之‘平’。
只这两字,人先懂不得,又讲甚诗!”又:“诗贵和平者何也?凄厉陡险,一泻而尽,览之可喜,咀索然。
故学者必须涵养渟蓄,令其深厚。
然深非叵测,厚岂包皮,审之审之,以古为则可也。
”(同上)他结合作家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发他的“和平”观念。
,《级斋诗谈》卷五:“柳柳州气质悍戾,其诗精英出色,俱带矫矫凌入忽。
文词饰些,毕竟不和平。
使柳州得志,也了不得。
柳文让韩,诗则独胜。
”“王荆公古诗险刻,如其为人,律诗颇和平,又若思浮手清。
此宋代通病。
”“欧阳公诗,和平委婉有余,所少者挥霍跌宕耳。
”又《级斋诗谈》卷六“乐府古近体,修辞光滑,词藻肤立则有之,求其有力量、有意思、有结构风神者,百不得一,岂慕和平而失之耳。
”清庞《诗义说止》,“初、盛唐近体诗,明博大,盛世之音,然稍觉文胜,故学之易入肤。
五言亦和平有法,但申说太尽,无言外意。
”,认为唐代五言诗不如近体诗,所说的“和平”,义同前者。
在诗论家看来,这种“和平”之美是应该倡导的。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论明人诗,正大和平,.折衷风雅,无如陈卧子先生。
观其《答胡学博书》,略云:‘万历之季,士大夫偷安逸乐,百事坠坏,而文人墨客所为诗歌,非祖述长庆,以绳枢瓮牖之谈为清真,则学步《香夜》,以残膏剩粉之资为芳泽,是举①指乐声的和谐适中。
伶州鸠说:“声应相保和,细大不逾曰平。
”(《国语·周语下》)②与发愤抒情的愁思之声相对,指声平气和的歌唱。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
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面好之,则不暇以为。
”⑧指作品中既中节适度,直抒胸,而又含蕴深厚。
清张谦宜《织斋诗谈》卷一:“人多谓诗贵和平,只天下之人,非迂朴如老儒,则妩媚着妇人也。
是以士风日靡,士志日陋,而文、武之业不显。
钟、谭两君者,少知扫除,极意空谈,似乎前二者之失可少去矣。
然举古人所为温厚之,高亮之格,虚响沈实之分,珠联璧合之体,感时托风之心,援古证今之法,皆充不道,而又高自标罩,以致海内不学之小生,游闲之素,侈然皆自以为能诗。
何侧?彼所为诗既无本,词又鲜据,可不学而然也。
失居绍绅之位而为乡之音,立昌盛之朝而作衰飒之语,此《洪范》所为害不从而可为世运大忧者也。
’盖卧子当启、祯之时,诗之道陵爽已极,故推明正始,特表何、李、王、李诸君为昭代眉目。
”所谓“正大和平”,、就是抉正光大和平之美,目的在于战胜那种邪恶卑弱的诗风。
《和雅】指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神怡是静和雅兴浓烈的韵味。
清沈宗島《芥舟学画编》卷三《山水·避俗》“神恬气静,令人顿消其躁妄之气者,和雅也。
”清王寿昌《小港华园诗谈》上卷:“何谓和雅?曰:晋《白继舞歌》,及渊明之‘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碗。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是也。
近休如贾舍人(至)之‘银灿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流莺绕建章。
剑声随玉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泡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暨杨司业(逗源)之‘晴明紫阁最高峰,仙掖开帘范彦龙。
五色天书辞焕烂,九重春殿语从容。
彩毫应染炉烟细,清珮仍含玉漏重。
二十年前同日喜,碧何路得相逢。
(《寄中书同年舍人》)如此等作,皆雍容和雅,盛世之音也。
”贾、杨的诗庙堂气极浓。
可见王寿昌的所谓“和雅”,属于不违君王之德。
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词学程序,先求妥帖,停匀,再求和雅、深(此‘深’字只是‘不浅’之谓。
)秀,乃至精稳、沈著。
精稳则能品矣。
沈著更进于能品兵。
精稳之‘稳’与妥帖迥乎不同。
沈着尤难于精稳。
平背求词词外,于性情得所养,于书卷观其通。
优而游之,屬而沃之,积而流。
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掷地作金石声矣。
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
纯任自然,不假锤炼,则‘沈著”,二字之诠释也。

为您推荐

巧:【巧】“巧”与“拙”。 意思相对,古代美学中的一对范畴。 起初多用于品评人物,指人物性格的灵巧与笨拙。 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谢音乐,曲度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

性灵

性灵:【性灵】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它是指创造和支配万物而又内在于万物本身的生命根源,包括性情、精神、灵智、生命力等诸因素。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人之所以能与天、地并列,称为三才之..

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不言之教】中国古代美学命题。 指通过自然无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借指审美过程中,以自然无为的手段来获取审美对象。 《老子·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宵”与“无为”..

忠厚和平

工:【工】意近“巧拙”,但含义稍广,因论及的对象、范围及论者审美态度的不同,其具体所指,亦时有变化。 ①分别指作品内容的神思巧妙和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 ”认为粗拙的文辞可包孕巧妙的意义,朴实的真理可饰以华丽的文辞..

温厚和平

温厚和平:【温厚和平】指作品的情意表现得从容不迫,蕴含深厚而有味。 清田同之《西画诗说》:“古人诗意在言外,故从容不追,蕴蓄有味,所谓温厚和平u。 若剑拔弩张,无所不至,只自形其横俗之态耳,何诗之有?”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

认之所美

认之所美:【认之所美】指审美现象乃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的一种精神需婴。 《庄子·齐物论》,“毛嫡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鹿见之决骤。 ”《庄子·至乐》:“《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渦庭之野,鸟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