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先生论》

    《非有先生论》 :

西汉东方朔作。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通过自荐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据《汉书·东方朔传》载,《非有先生论》当作于《答客难》之后。萧统《文选》载“武帝即位,言得失,又设《非有先生论》”。

此赋亦借问答辩难的形式发泄作者一生进谏之路上的不满。非有先生是赋中所设的人物,他到吴地当官,但三年来却“默默无言”。吴王问其原因,非有先生“伏而唯唯”不敢言,吴王再问,非有先生说“非有明王圣主,孰能听之”,吴王再劝,非有先生方始谈之。他说以前关龙逢、比干他们进谏是为了主荣而去祸,但今天的人却认为这是诽谤无礼,不但伤及自身还“戮及先人”,被天下人耻笑。与其忤于邪主,不如以隐士为仁,所以导致辅臣隐退,奸邪并进。吴王听后“惧然”变色,非有先生接着说伊尹、太公两人能“遇明王圣主”,所以能昌盛帝王之业,至今被人称赞。赋的最后写吴王听后“穆然”“仰而泣下交颐”,并实行一系列的举措,如“正明堂”“齐君臣”“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等,三年之后“天下大洽”,国泰民安。非有先生总结道,治国之道非常简单,只是人君不肯为之,这是不对的。

明刻本《梁昭明文选》中的《非有先生论》

在艺术技巧上,赋中连用四个“谈何容易”,感慨万分,意味深长,且层层递进,气势不凡。东方朔借此讽刺汉武帝或非明主,所以自己不被重用。亦以非有先生为寄托,表达了自己欲与非有先生一样通过“朝隐”而被明主发现,以实现自己的治国愿望,但又意识到是不可能的,故称“非有先生”。班固《汉书》称其“朔之文辞,此二篇(《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最善。”

《非有先生论》载《汉书·东方朔传》,《文选》卷五十一亦载,《艺文类聚》卷二十五有节录。

为您推荐

《两都赋》

《两都赋》 : 东汉班固作。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编撰《汉书》,曾任兰台令史。此赋首载《后汉书·班固传》,《文选》列为压卷之作。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并有《两都赋序》,对..

《答客难》

《答客难》 : 西汉东方朔作。东方朔(前154~前93),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他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但始终不得汉武帝重用。《汉书·东方朔传》载“时方外事胡越”“国家多事”,司马迁等人都奉使方外,为郡..

《论都赋》

《论都赋》 : 东汉杜笃作。杜笃(?~78),字季雅,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仕郡文学掾。《后汉书·文苑列传·杜笃》载,光武帝时“笃以关中表里山河,先帝旧京,不宜改营洛邑,乃上奏《论都赋》”。赋前有《序》,言..

《李夫人赋》

《士不遇赋》

《士不遇赋》 : 西汉董仲舒作。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以研究《公羊春秋》著名。此赋史书未载,据《汉书·董仲舒传》及赋意,此赋或在董仲舒从胶西王刘非处病免后所作。他“凡相两国,辄事骄王..

《哀二世赋》

《哀二世赋》 : 西汉司马相如作。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曾为武骑常侍、郎、中郎将。《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其进仕后经常跟从汉武帝到长杨狩猎。一次出猎时向汉武帝献《谏..

《仪品》

《仪品》 : 作者西汉叔孙通。叔孙通(?~前194?),薛县(今山东滕州官桥镇)人。秦时为博士,后跟随楚怀王、项羽,最终投靠刘邦。叔孙通跟随刘邦最突出的贡献是修定礼法。史书记载相关之事有二:①刘邦称帝后,废除秦朝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