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先生论》 :
西汉东方朔作。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通过自荐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据《汉书·东方朔传》载,《非有先生论》当作于《答客难》之后。萧统《文选》载“武帝即位,言得失,又设《非有先生论》”。
此赋亦借问答辩难的形式发泄作者一生进谏之路上的不满。非有先生是赋中所设的人物,他到吴地当官,但三年来却“默默无言”。吴王问其原因,非有先生“伏而唯唯”不敢言,吴王再问,非有先生说“非有明王圣主,孰能听之”,吴王再劝,非有先生方始谈之。他说以前关龙逢、比干他们进谏是为了主荣而去祸,但今天的人却认为这是诽谤无礼,不但伤及自身还“戮及先人”,被天下人耻笑。与其忤于邪主,不如以隐士为仁,所以导致辅臣隐退,奸邪并进。吴王听后“惧然”变色,非有先生接着说伊尹、太公两人能“遇明王圣主”,所以能昌盛帝王之业,至今被人称赞。赋的最后写吴王听后“穆然”“仰而泣下交颐”,并实行一系列的举措,如“正明堂”“齐君臣”“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等,三年之后“天下大洽”,国泰民安。非有先生总结道,治国之道非常简单,只是人君不肯为之,这是不对的。
明刻本《梁昭明文选》中的《非有先生论》
在艺术技巧上,赋中连用四个“谈何容易”,感慨万分,意味深长,且层层递进,气势不凡。东方朔借此讽刺汉武帝或非明主,所以自己不被重用。亦以非有先生为寄托,表达了自己欲与非有先生一样通过“朝隐”而被明主发现,以实现自己的治国愿望,但又意识到是不可能的,故称“非有先生”。班固《汉书》称其“朔之文辞,此二篇(《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最善。”
《非有先生论》载《汉书·东方朔传》,《文选》卷五十一亦载,《艺文类聚》卷二十五有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