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派

    文采派 :

与本色派相比,文采派的剧作语言典雅工丽。元杂剧中文采派的代表是王实甫,他创作的《西厢记》曲词典雅华美,被视为文采派的代表作。明人对文采风格的认知,也呈现为逐渐变化的过程。明代臧懋循在《元曲选·序》中云“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灿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提出了“行家”与“名家”两个概念,其中“行家”与“本色”的内涵相近,“名家”与后来“文采”的含义类似。王骥德在《曲律·论家数》中指出本色派与文采派(文词家)的发展变化,“曲之始只本色一家,观元剧及《琵琶》《拜月》二记可见。自《香囊》以儒门手脚为之,遂滥觞而有文词家一体……雅俗浅深之辨,介在微茫,又在善用才者酌之而已”。这段话反映了在明人的戏曲理论观中,从以本色为元杂剧的正宗,逐渐发展为对本色和文词二者的兼顾,从而力图探寻更理想的雅俗浅深得当的戏剧曲词风格。

《西厢记》(复制品)书影

明代一些曲论家注意到与“本色”有别的“文采”风格,在臧懋循指称名家之词“文采烂然”之前,王世贞、何元朗均曾指出《西厢记》多“骈丽语”,“本色语少”,“刻划太过”,似乎看出了《西厢记》有偏重“文采”的倾向。明末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分作《酹江集》《柳枝集》两种,其序申明了借苏轼、柳永词句将风格相异的剧作分编两集的缘由,说明明人对元杂剧“本色”“文采”不同风格的认识已渐由模糊到清晰。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对《西厢记》的文采更是大为赞赏。其后陈栋的《北泾草堂曲论》、李调元的《雨村曲话》等都对《西厢记》“工于骈丽”、以“文采”取胜的艺术优长持肯定态度。至此,元杂剧之有“本色”与“文采”之别,开始受到普遍关注。

有意识地对元杂剧作流派划分,当在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问世之后。王氏于“本色”之外,又推许了“雄浑”“清丽”“瘦硬”等风格,足见其崇尚“本色”,但并不排斥其他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风格。直至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元人杂剧概说》中明确地把元杂剧分为本色、文采两派,“大约曲词素朴多用口语者为本色派,曲词藻丽比较的多用雅言者为文采派,定义如此”。元杂剧文采派的典雅风格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明传奇的文雅之风就与其一脉相承。文采派和本色派各有特色,共同奠定了元杂剧在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为您推荐

金固

金固 : 临江府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明初名臣金幼孜之父。家世业儒,幼聪颖。稍长外出求学,刻厉学问,究心《易》,从安福刘霖、吉水夏霖学《易》。其学以孔氏为宗,汉以下则师周程张朱,务求广博,经史子集、天文地志..

叶颙

叶颙 : 浙江金华人。早岁有功名之心,然不事干谒,不乐科举,故人所罕知,亦无从入仕。曾与贯云石结交,为赋《第一人间快活丸歌》。中年始在金华周边山林隐居,曾名城山东隅隐居之庭曰“云顶”,故自号云顶天民,日..

沈梦麟

沈梦麟 : 归安(今浙江湖州)人。花溪沈氏为归安望族。沈梦麟少时勤学励行,早以诗鸣。从卫富益得北山之学,尤精《易》。后至元五年(1339)领乡荐,授婺源州学正,迁武康令。元末辞官归里,与寓居在此的刘基交往甚密..

王国器

金涓

金涓 : 义乌(今属浙江)人。本姓刘,先世避钱镠讳改姓金。自幼警敏好学,学文章于黄溍,学性理经传之学于许谦,文章学问皆有过人之处。与黄溍门下宋濂、王袆、朱廉等人交好,师友皆一时之选,亦见知于虞集、柳贯。..

吴师道

吴师道 : 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少勇于学,始为文辞,辄惊骇长老。未冠,读真德秀书,大悔初学,即以圣贤自师。英宗至治元年(1321)举进士,授高邮县丞,改宁国路录事。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迁文林郎池州建德县尹,召为国..

欧阳玄

欧阳玄 : 浏阳(今属湖南)人。家学渊源深厚,自曾祖以来,皆以经学见长,师表一方。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以第三人赐进士及第,后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卒后追封楚国公,谥文。危素撰有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