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 :
河南洛阳人。生于元太宗英文皇帝十年(1238),3岁而孤,由叔父姚枢抚养长大,早年就学于名儒许衡。38岁出仕,历官奉议大夫、提刑按察司副使、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等,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以翰林学士召修《世祖实录》。大德九年(1305)拜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元武宗至大时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皇庆二年(1313)卒于家,年七十六,谥曰文。
姚燧诗、文、词、曲兼擅,尤以文章著名。为文追求气脉贯通,形成纵横开阖、雄深雅健的文风,现存《牧庵集》36卷。吴善序其集云:“文章众称一代之宗工者,惟牧庵姚公一人耳。”(《牧庵集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张养浩作是集序,称其‘才驱气驾,纵横开阖,纪律惟意,如古劲将率市人战,鼓行六合,无敌不北’。柳贯作燧谥议,称其‘典册之雅奥,诏令之深醇,抉去浮靡,一反古辙。而铭志箴颂,雄伟光洁,家传人诵,莫得而掩。’虽不免同时推奖之词,然宋濂撰《元史》,称其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国初黄宗羲选《明文案》,其序亦云:‘唐之韩柳,宋之欧曾,金之元好问,元之虞集、姚燧,其文皆非有明一代作者所能及’。”姚燧文章多记序之文和碑铭诏诰。其序体文包括序跋与赠序,碑传文包括碑志、传与行状。碑传文善于抓住人物主要性格特征,或用典型事例,或以细节写人。传记文章,使用传奇笔法比较普遍。《南京路总管张公墓志铭》全篇使用传奇笔法,展现了张国宝的奇人风貌。《太华真隐褚君传》像一部变幻莫测的传奇小说,通过对云台险恶绝境之奇,对真隐褚君自适自得、奇特生活细节的描述,表现真隐褚君的奇行奇趣。“写人形神俱妙,写景则可媲美唐宋大家”。姚燧文章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不少文章都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混乱。如在《平章政事徐国公神道碑》中,揭露了元朝官员为政之酷、刑罚之滥。在《浏阳县尉阎君墓志铭》中,竟然抛开墓主生平等题中应有之义,以大量篇幅讲县尉如何残民害政,大肆聚敛,将其写成了一篇对县尉的声讨文字。姚燧的许多文章,以信史之笔展示了宋元之际的历史图卷。《少中大夫静江路总管王公神道碑》《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荣禄大夫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大司农史公神道碑》等文,或描绘宋亡后宋将士集体殉难,或展示平叛战争中的杀戮俘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集中诸体皆工,而碑志诸篇,叙述详赡,尤多足补元史之阙。”
元代纸本姚燧草书诗卷(局部)
除文章外,姚燧在诗歌、词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据查洪德《姚燧集》,姚燧诗歌共计149首。其诗以古体见长,五言古诗38首,艺术性最强,成就最高,写景诗占多数,如《夕佳亭》《云东楼》等;其中《过开先寺》《过大孤山》《小孤山》,气势盛大、雄奇飞动。其他如《京师病中六首》构思深远,语言沉挚质朴,颇得古风之韵致。七言古诗《清明日陪诗僧悟柳山登落星寺》气势非凡,多现诗人豪迈之情。
姚燧词作现存48首,内容多为咏物抒怀,风格偏于豪健,如〔水调歌头〕《岳阳寄定庵王万户》、〔水调歌头〕《守岁》等。也不乏婉约柔媚之作,如〔摸鱼子〕《赠玉簪录呈赵太初兼与时中茂异》、〔绿头鸭〕《赠辛尚书家琵琶妾何氏》等,婉细工丽。吴梅认为牧庵之“小令如欧、晏,慢词近姜、张”。其小令清隽婉丽之作如〔虞美人〕“竹风吹落疏疏雨”、〔清平乐〕“菲菲香雪”,语言婉丽,清新自然。
姚燧散曲今存小令19首,套数1套。散曲内容涉及言志抒怀、男女恋情和写景咏物诸多方面。其言志抒怀之作如早期作品〔中吕·阳春曲〕“金鱼玉带罗袍就”和“墨磨北海乌龙角”,有求功名的进取之心和忠君忧国之感。但更多的还是谐趣娱人、代言多俗的倾向,如体现男女风情的〔越调·凭栏人〕展示了姚燧作为文章大儒的另一面。《寄征衣》是其散曲名篇,在“寄与不寄”间表现思妇“爱不能,恨不成”的两难心理,体现“尖新纤巧”曲旨,“深得词人三昧”。其曲,多种风格并存,既有雄健豪放之风,又有清丽雅洁之美。意境阔大、气势豪迈者如〔中吕·满庭芳〕〔中吕·阳春曲〕等。杨慎《词品》卷五对其〔醉高歌〕评价:“此词高古,不减东坡、稼轩也。”李昌集等认为此评价当指其〔正宫·黑漆弩〕一类作品。散曲清丽雅洁之美表现在融诗词入曲,多用对仗、典故,语言简淡雅致。
姚燧原有《牧庵集》50卷,久佚,清人编《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36卷。今有查洪德编校《姚燧集》,是目前最完备之姚燧集。
《牧庵集》(清康熙四十一年长洲顾氏秀野草堂刻本)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