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地赶回或赶去吊唁、料理丧事。
春秋时,诸侯纷争,战事频繁,为了安全,小国多依附大国,结盟友好。鲁襄公十二年、十四年,莒国曾侵犯鲁国,晋国尚未予以讨伐。
鲁襄公十五年秋,邾国因与晋国有二心而攻打鲁国南部,鲁国派使者向晋国报告,晋国本打算会合诸侯以讨伐邾国、莒国,时逢晋侯正在病中,事情就暂停下来。
“冬,晋悼公卒,遂不克会。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蟜送葬。”(冬,晋悼公逝世,会合诸侯讨伐邾、莒之事未能实现。
郑国的公孙夏去到晋国,为悼公吊唁,又派子蟜去送葬。)(《左传·襄公十五年》)
今沿用本义。
朱自清《背影》:“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人生与伴侣》:“就在庆龄再次赴欧考察时接到了母亲病故的唁电,她哀痛万分回国奔丧,三姐妹一同回到父母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