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吉森,F

    萨吉森,F :

生于汉密尔顿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卒于奥克兰。曾做过律师助理。1927年前往英国,1928年回国后,从事过帮工、种菜、打杂等多种体力劳动。萨吉森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短篇小说,后期以长篇小说为主。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但直到1935年才有作品面世。1936~1946年,他发表了近40篇短篇小说,主要收集在《与叔叔的谈话》(1936)、《男人和妻子》(1940)和《那年夏天》(1946)3本小说集里。故事的背景大多是他熟悉的新西兰小城镇,人物往往是一些底层的劳工,从事他做过的职业。这些作品以作者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反映社会下层人物艰难困苦的生活,具有典型的现实批判主义特征。40年代末,萨吉森的创作转向长篇小说,先后发表了7部作品:《我梦中所见》(1949)表现一个新西兰青年的成长过程,歌颂新一代人的叛逆精神;《我亦如此》(1954)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一位中年未婚女教师的情感生活;《一个劳工的回忆》(1965)通过一个保险公司退休职员的自述,回顾自己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生活经历;《遗物》(1967)描写一位正在走向成熟的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困惑;《虫的欢乐》(1969)探讨父子关系;《今日英格兰人》(1972)是两部中篇的合订本,包括《我亦如此》和新作《捉迷藏》;《日落村》(1976)是作者最后一部小说,描写靠领取养老金为生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此外,他还创作了2部剧本:《播种时节》(1961)和《摇篮与蛋》(1962)。70年代,他发表了3部自传:《只此一回》(1973)、《绰绰有余》(1975)和《永不知足》(1977)。萨吉森以崭新的主题和乡土化的语言为新西兰的新文学形成作出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新西兰民族文学之父”。

为您推荐

《鸽灾》

《鸽灾》 : 《鸽灾》的创作基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897年,北达科他州埃蒙斯县一伙白人将三个无辜的印第安人处以私刑,其中一个男孩年仅13岁。以此为素材,厄德里克借助她惯用的多重叙事手段,在《鸽灾》..

斯塔福德,W.

斯塔福德,W. : 生于堪萨斯州哈钦森。卒于俄勒冈州。1937年毕业于堪萨斯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和平主义者身份抵制政府征兵,代之以4年的公共服务。二战后,他重回大学继续求学,1947年获得堪萨斯大..

赫伯特,J.

赫伯特,J. : 生于多伦多,卒于多伦多。1946年因被指控犯有同性恋罪而在圭尔夫教养院被关了6个月,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1947~1949年,他就读于多伦多艺术学院,1955~1958年,又在新剧社办..

戴维,F.

辛普森,L.

辛普森,L. : 生于牙买加。父母有苏格兰和俄裔犹太人血统。辛普森于1940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加入美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美军第101空降师,随军转战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多地。二战后..

鲁-约翰逊,I.

鲁-约翰逊,I. : 生于中部舍尔姆兰的一个雇工家庭。父母都给地主当雇工,生活十分困苦。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只上了一两年学就去当雇工以帮助父母养家糊口。15岁时,离家独立生活,用外祖母给的一点零花钱买了针..

《爱药》

《爱药》 : 这部作品由看似独立成篇、实则密切相关的18个短篇构成,以一个虚构的北达科他州齐佩瓦保留地为背景,让不同的叙事者从各自的视角讲述了1934~1984年发生在这个保留地内外的故事。这些故事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