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奇,A. :
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1951年,她自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研修。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里奇先后在斯沃斯莫尔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城市学院、罗格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2012年因病去世。
里奇的父亲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受其影响,里奇自幼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1951年,在她毕业前夕,她的诗稿《世风流转》入选《耶鲁青年诗人丛书》,由此一举成名。在此后60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共出版诗集近30部,获得了美国诗坛上除普利策奖之外的几乎所有重要奖项和荣誉。1991年,她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7年,她因为政见不合而拒绝了克林顿政府颁发的国家艺术勋章。1999~2001年,她担任美国诗人学会理事。除诗歌之外,她还出版了近10部女性主义或诗歌类理论专著或文集,其中《生为女人》(1976)、《关于谎言、秘密和沉默》(1979)和《强制异性恋与女同生存》(1980)等专著或论文让她成为60~70年代激进女性主义运动的最重要代表之一。
里奇的前三部诗集虽然也传达出她的女性主义意识,但是总体上姿态温和、话语严谨。此阶段的作品展现出她对传统诗艺和新批评诗学理念的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因而备受赞赏,也逐渐确立了里奇在美国诗坛的地位。自第四部诗集《媳妇的快照》(1963)开始,她开始摆脱男性诗学追随者的角色,大胆地将个人强烈的性别意识以更加自由、更具自白诗特征的方式呈现出来。此后出版的数部诗集,包括《生活必需品》(1966)、《传单》(1969)、《变革的意志》(1971)、《潜入沉船》(1973)和《二十一首爱情诗》(1976)等,里奇以激进的女性主义姿态、大胆的性爱表达和直白的同性爱描写让她迅速蜕变为激进女性主义运动和同性恋运动的诗学代言人。
80年代以后,里奇继续此前的激进主义诗学路线,同时将创作主题不断引向深入。在诗集《你的乡土、你的生活》(1986)中,她鼓动黑人、印第安人和犹太人等“少数派”勇敢捍卫自身的权利。在诗集《午夜拯救》(1999)中,她谴责公权力的滥用。而在2004年出版的诗集《废墟中的学校》中,里奇则对21世纪最初几年的重大政治、文化事件作出自己的解读。尽管作品充满战斗精神和政治话语的锋芒,里奇却能以不断的诗学创新让它们始终焕发出独特的美学光彩,从而不至于让诗歌创作沦落为她个人政治观念的传声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