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奇,A.

    里奇,A. :

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1951年,她自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研修。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里奇先后在斯沃斯莫尔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城市学院、罗格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2012年因病去世。

里奇的父亲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受其影响,里奇自幼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1951年,在她毕业前夕,她的诗稿《世风流转》入选《耶鲁青年诗人丛书》,由此一举成名。在此后60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共出版诗集近30部,获得了美国诗坛上除普利策奖之外的几乎所有重要奖项和荣誉。1991年,她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7年,她因为政见不合而拒绝了克林顿政府颁发的国家艺术勋章。1999~2001年,她担任美国诗人学会理事。除诗歌之外,她还出版了近10部女性主义或诗歌类理论专著或文集,其中《生为女人》(1976)、《关于谎言、秘密和沉默》(1979)和《强制异性恋与女同生存》(1980)等专著或论文让她成为60~70年代激进女性主义运动的最重要代表之一。

里奇的前三部诗集虽然也传达出她的女性主义意识,但是总体上姿态温和、话语严谨。此阶段的作品展现出她对传统诗艺和新批评诗学理念的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因而备受赞赏,也逐渐确立了里奇在美国诗坛的地位。自第四部诗集《媳妇的快照》(1963)开始,她开始摆脱男性诗学追随者的角色,大胆地将个人强烈的性别意识以更加自由、更具自白诗特征的方式呈现出来。此后出版的数部诗集,包括《生活必需品》(1966)、《传单》(1969)、《变革的意志》(1971)、《潜入沉船》(1973)和《二十一首爱情诗》(1976)等,里奇以激进的女性主义姿态、大胆的性爱表达和直白的同性爱描写让她迅速蜕变为激进女性主义运动和同性恋运动的诗学代言人。

80年代以后,里奇继续此前的激进主义诗学路线,同时将创作主题不断引向深入。在诗集《你的乡土、你的生活》(1986)中,她鼓动黑人、印第安人和犹太人等“少数派”勇敢捍卫自身的权利。在诗集《午夜拯救》(1999)中,她谴责公权力的滥用。而在2004年出版的诗集《废墟中的学校》中,里奇则对21世纪最初几年的重大政治、文化事件作出自己的解读。尽管作品充满战斗精神和政治话语的锋芒,里奇却能以不断的诗学创新让它们始终焕发出独特的美学光彩,从而不至于让诗歌创作沦落为她个人政治观念的传声筒。

为您推荐

麦克拉克伦,A.

麦克拉克伦,A. : 生于苏格兰伦弗露夏尔约翰斯通村,卒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父亲是一名技工,1820年移居加拿大。麦克拉克伦在加尔文教家庭环境中长大,只受过有限的学校教育,主要靠自学。由于勤奋好学,善于思考,..

鲍沃林,G.

鲍沃林,G. : 生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小镇普兰蒂克顿。1954~1957年在加拿大皇家空军服役。1960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语与创作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卡尔加..

加兰特,M.

加兰特,M. : 生于蒙特利尔,卒于法国巴黎。因父母不和,4岁时就被送入讲法文的天主教寄宿学校,因有苏格兰血统且为新教后代,她显得与众不同。她先后进过加拿大和美国的17所学校,这种不安定的经历加上父亲早逝..

《圆屋》

约翰逊,E.P.

约翰逊,E.P. : 生于安大略省印第安人保留地,卒于温哥华。父亲是保留地的印第安莫霍克部族的酋长,母亲是英国人。约翰逊仅受过7年正规学校教育,但父亲藏书极为丰富,母亲文化素养高。她12岁之前就阅读了大量..

塞克斯顿,A.

塞克斯顿,A. : 生于马萨诸塞州牛顿。幼年大部分时间在波士顿度过。1947年,她进入波士顿的加兰学院学习,1年后因结婚离开学院。此后,她曾在波士顿地区的一家艺术机构做过模特。1953年,她在产下长女之后得了..

阿维森,M.

阿维森,M. : 生于安大略省的盖尔特镇,卒于多伦多。阿维森年幼时随全家迁至加拿大西部,在草原地区度过了童年,阿尔伯塔省南部的自然景色在她心中留下永久的记忆。1931年,阿维森随父母兄妹定居多伦多。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