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里夫江,沙里夫江》

    《沙里夫江,沙里夫江》 :

出版于1965年。小说是伊朗“土地改革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以大地主阿斯兰尼与贾航苏兹上校(代表国家强权)之间的较量为主线。上校想夺走阿斯兰尼在加拉尔阿巴德的未开垦的地产,阿斯兰尼看到自己家族面临被毁灭的危机时,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与上校进行对峙。佃户们刚开始也无法理解和拥护这场土地革命,千百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为农场庄园领主工作,他们对阿斯兰尼说:“如果您不在了,我们该为谁效劳呢?”然而,当上校召集全村人对阿斯兰尼进行批斗审判时,佃户们却全都挤在一起,控诉阿斯兰尼对他们的压迫和剥削。阿斯兰尼因此绝望地离群索居。小说最后,一切归于平静。作者一厢情愿地把上校打发赋闲回家了。阿斯兰尼一家弄来拖拉机,自己劳动,把土地改革后自己剩余的土地耕耘得红红火火,以此来报复、嘲笑那些分得土地、却无钱买拖拉机耕耘的村民——他从前的佃户们。

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伊朗土地革命时大地主贵族与政府、农户之间的三角关系。作者的立场是站在大地主贵族一边的,认为那样的乡村生活是伊朗的古老传统。土地改革破坏了乡村的安宁,破坏了古老的传统。小说问世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促进了对土地改革问题的深入讨论。

为您推荐

方修

方修 : 出生于中国,原籍广东潮安。1938年随母亲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与父亲团聚。1951年起担任《星洲日报》编辑,主持《星洲周刊》杂志,兼编《妇女园地》《儿童园地》《社会服务》。1956年调编《南洋新闻》,..

伊兹丁·穆纳赛赖

伊兹丁·穆纳赛赖 : 生于巴勒斯坦哈利勒省。从小喜欢写诗,少年时期便在当地畅销的文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968年,在开罗大学取得了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教义学学士学位。随后移居约旦。1970~1973年担任约旦..

《克利达尔》

《克利达尔》 : 共计10卷,出版于1978~1984年。“克利达尔”是伊朗霍拉桑地区一座山脉和一个村庄的名字。这部作品成功地描写了伊朗现代史上霍拉桑地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运动及伊朗农民的悲剧命运,是一..

《阿胡夫人的丈夫》

阿尔伯特·曼米

阿尔伯特·曼米 : 生于突尼斯城的犹太贫民区,卒于法国巴黎。父母均为犹太人,兼有柏柏尔族血统。毕业于阿尔及尔大学哲学系,后赴法国索邦大学进修,回国后在一所高中任教。突尼斯独立后迁居法国,任教于技校..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 苏联高等学校出版社1978年出版,作为苏联高校教科书通行于世。中文版由王忠琪等翻译,更名为《文学原理》,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波斯别洛夫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文论界庸俗社会学派首..

《苏璐奇不在场》

《苏璐奇不在场》 : 出版于1979年。小说以两条线索平行展开:苏璐奇家庭的毁灭与乡村的消失交织在一起。苏璐奇的不在场,象征着在伊朗的现代化变革中,伊朗自身文化传统的依靠与屏障全都消失不在场,在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