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修

    方修 :

出生于中国,原籍广东潮安。1938年随母亲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与父亲团聚。1951年起担任《星洲日报》编辑,主持《星洲周刊》杂志,兼编《妇女园地》《儿童园地》《社会服务》。1956年调编《南洋新闻》,并先后兼编《文艺》《星期小说》《青年知识》《文化》等副刊。1978年底退休。曾担任新加坡大学中文系兼职讲师,负责“马华新文学”“中国新文学”“鲁迅研究”等教学工作。

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理战前马华文学,编辑了一系列马华文学选集,并出版了一套十卷本的马华新文学大系。共收集自1919~1941年间马华各文体的文学作品,包括理论一集、二集,小说一集、二集,散文集,诗集,戏剧集,剧运特辑一集、二集及史料集。这套大系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参考作用,在东南亚甚至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他重要作品还包括《新马华文新文学六十年》(上下册)、《马华新文学简史》和《战后马华文学史初稿》。此外还从事散文、杂文和诗词创作。

由于方修的重大贡献以及在新马华文文坛上的重要的地位,他被誉为“马华文学史的拓荒与奠基者”“新马文史家第一人”,2008年获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基金会颁发的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

为您推荐

伊兹丁·穆纳赛赖

伊兹丁·穆纳赛赖 : 生于巴勒斯坦哈利勒省。从小喜欢写诗,少年时期便在当地畅销的文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968年,在开罗大学取得了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教义学学士学位。随后移居约旦。1970~1973年担任约旦..

《克利达尔》

《克利达尔》 : 共计10卷,出版于1978~1984年。“克利达尔”是伊朗霍拉桑地区一座山脉和一个村庄的名字。这部作品成功地描写了伊朗现代史上霍拉桑地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运动及伊朗农民的悲剧命运,是一..

《阿胡夫人的丈夫》

《阿胡夫人的丈夫》 : 出版于1961年。阿富汗尼是自由撰稿人,《阿胡夫人的丈夫》是其长篇处女作,被伊朗图书学会评为1961年最佳图书,并得到当时伊朗文学评论界的盛赞,小说的名声远远超越了作者本人的名声..

阿尔伯特·曼米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 苏联高等学校出版社1978年出版,作为苏联高校教科书通行于世。中文版由王忠琪等翻译,更名为《文学原理》,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波斯别洛夫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文论界庸俗社会学派首..

《苏璐奇不在场》

《苏璐奇不在场》 : 出版于1979年。小说以两条线索平行展开:苏璐奇家庭的毁灭与乡村的消失交织在一起。苏璐奇的不在场,象征着在伊朗的现代化变革中,伊朗自身文化传统的依靠与屏障全都消失不在场,在这场..

德里斯·什莱比

德里斯·什莱比 : 出身于摩洛哥杰迪达城一个富商家庭。曾就读于卡萨布兰卡法语学校,后赴巴黎学习化学工程,博士阶段转攻文学和新闻学。毕业后定居法国,供职于法国广播界。什莱比作品的中心主题是东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