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园》 :
创作于1258年。全书体例是散文、韵文兼诗歌,以散韵文记故事,以诗句阐发哲理。全书共分8章:第1章记帝王言行;第2章记僧侣言行;第3章论知足常乐;第4章论寡言;第5章论青春与爱情;第6章论老年昏愚;第7章论教育的功效;第8章论交往之道。第8章全是箴言警句,无故事,其余7章共计171个小故事,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勾勒了一幅当时社会生活的世俗图画。每章的内容从篇名便能得知大概,每个故事都很短小精练,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为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故事本身,而是以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蔷薇园》全书围绕着一个核心,即萨迪的仁爱思想。萨迪虔信伊斯兰教,其仁爱思想的根基是伊斯兰教思想,仁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苏非神秘主义“人主合一”的最高境界。书中有很多关于圣徒的故事,在赞扬某些圣徒的高尚品质,肯定其虔心敬主的同时,对某些虚伪的圣徒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萨迪认为一名真正的宗教修行者应该具有仁爱之心,认为以实际行动去爱人之人,胜过徒有其表的圣徒。比如第39节讲一个圣徒忽然放弃修道,走进学校,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圣徒只从水中捞取自家毛毯,而学者却竭力拯救落水的人。”萨迪云游四方30年,亲眼目睹了下层人民生活的各种不幸,因此希望能建立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他把这种希望寄托于有一个公正贤明的统治者,因此《蔷薇园》中有很多故事是为统治者总结治国的经验教训,为统治者开出一付治世良方。他指出“要长治久安应放弃暴政实行仁政”,“暴君决不能为王,豺狼决不能牧羊;国王若蓄意欺压榨取,就是毁掉国家的根基”。萨迪在这些故事中谴责暴君,让统治者引以为戒;歌颂贤王,为统治者树立榜样。归根结底这也是其仁爱思想的体现。
《蔷薇园》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讲述为人之道。全书除第1章是为统治者总结治国良方外,其余各章概括来讲都是论述为人之道的。萨迪所谈的人应具备的美德是从宗教的角度出发的,一个完美的穆斯林应具备的品质,其中大多数也是人类所共有的美德。“完人”与“神爱”是苏非神秘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只有修炼成“完人”,在对真主的狂热的爱恋中,才能达到与真主合一的境界。“完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包括:敬主、爱主、感恩、行善、谦逊、知足、寡言,等等。书中讲述的爱情故事大多是阐述苏非神秘主义思想中的敬主爱主的品质。萨迪所倡导的这些做人的优秀品质,目的是做能接近真主的“完人”,无论富人穷人,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得到真主的怜爱。
《蔷薇园》的精华即是萨迪的仁爱思想。萨迪把仁爱作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创作了他最著名的诗歌:“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造物之初本一体,一肢罹病染全身。为人不恤他人苦,活在世上妄称人。”这首诗可以说是萨迪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现作为座右铭悬挂在联合国总部,成为国与国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和平共处的行为准则。在萨迪之前,几乎所有的苏非神秘主义文学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出世色彩;而萨迪却以苏非思想为指导,倡导具有强烈入世精神的仁爱思想,这正是其伟大之处。
萨迪的《蔷薇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影响十分深远,萨迪本人也因此受到伊朗人民的深深爱戴,被尊为伊朗人民精神生活的导师。《蔷薇园》在中国穆斯林中也影响很大,早在14世纪《蔷薇园》就成为中国清真寺学堂中的必读文学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