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封·拉罗什 :
生于南德城市考夫博伊伦一个富有市民家庭,卒于美因河畔奥芬巴赫。婚前姓古特曼·封·古特斯霍芬。其女马克西米利安娜是浪漫派作家B.von阿尔尼姆和C.布伦坦诺之母。从小接受严格的虔信派教育。1750年,曾与表弟C.M.维兰德短暂订婚。1753年,与美因茨选侯国枢密官格奥尔格·米夏埃尔·弗兰克·封·拉罗什结婚。1761~1768年间,在其夫生父——瓦尔特豪森的施塔迪翁伯爵宫中担任随从女官。1770年,随夫前往偏僻城镇本尼希海姆生活,在这里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举办文学沙龙。1780年,随夫迁往施派尔。其作品诞生于启蒙主义时代,具有感伤主义风格,被视作德国第一位从事自由创作的女作家。
在本尼希海姆期间,拉罗什在维兰德的支持鼓励下匿名出版了感伤主义风格的长篇小说《封·施特昂海姆小姐的故事》(1771),维兰德为其撰写了一篇前言。这本书信体小说是第一部女性撰写的德语长篇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巨大反响,在作家J.W.von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问世前,倍受德语读者推崇。小说的主要篇幅是德国富有市民和英国贵族女子之女索菲·封·施特昂海姆写给女友艾米丽亚的信件,故事内容是女主角在父母去世后用机智抵抗引诱自己堕落的强权,终于与正直的英国贵族塞默爵士结婚,获得了家庭幸福。这部小说将属于启蒙主义纲领的道德教育与对于当时德语读者来说前所未见的细腻内心情感描写结合起来,让读者在产生巨大共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原本强硬生涩的道德教育。
《封·施特昂海姆小姐的故事》让拉罗什一举成名,成为当时最富盛名的文学沙龙女主人,歌德、哲学家F.H.雅各比、作家及面相学家J.K.拉瓦特等都是沙龙常客。1783~1784年间创办的杂志《德意志女儿的波莫娜》是第一本面向女性读者的德语期刊。此外,拉罗什还创作出版了二十几部道德小说,但都没有达到第一部长篇小说的成就。
拉罗什从英国作家S.理查逊的《帕美拉》和《克拉丽莎》等感伤主义作品中借鉴了书信体形式,把18世纪后期正在崛起的市民群体和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宫廷贵族之间的冲突这一社会矛盾融入女性婚恋故事中,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心理描写,给当时仍被主流文坛贬低的长篇小说文体注入了全新血液,揭开了德语长篇小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