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纳齐诺,W. :
生于曼海姆。高中毕业后先是做自由新闻记者,后担任过几份报刊杂志的编辑。曾在法兰克福的歌德大学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社会学和哲学。自1971年起成为自由作家。2004年入选巴伐利亚艺术院。2011年入选柏林艺术院。
格纳齐诺的作品中通常弥漫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情绪,但这种情绪往往因作品的开放式和含蓄乐观的结局而得以弱化。作品的主人公通常是生活在德国中等城市的中年男人,从事某种社会地位中等的工作,主人公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通常是漫不经心甚至是不情不愿的,但也算不上厌恶,并不会去破坏它。相比之下,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上。主人公通常会与至少一名女性保持交往关系,他往往对理想的伴侣关系失去信心,但总体而言又对当前的伴侣持积极态度。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是,他的作品往往会细致描写大量在城市中的漫步,主人公通常是典型的现代都市中的“浪荡者”。叙述者/主人公会通过极为敏锐的观察对看似平庸无奇的事物进行非常细致的描述,并得出极富个人特质的,有时甚至是奇怪的见解。由于观察、描写、文化批评、自我观察以及自我反思占据大量篇幅,故事的情节往往难以清晰辨认。
他的成名作《阿普沙费尔》三部曲(1977/1978/1979)的主人公阿普沙费尔是一个年轻的小职员,他无所事事,整日在城市里游荡,用大量内心幻想来填补单调乏味的职员生活,但又拒绝工业社会提供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他做出过几次可悲又可笑的突破现状的尝试,最后由于心因性疾病而不得不在一个疗养中心住了几周,并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反思的可能。小说《一把雨伞给这天用》(2001)的主人公是一位鞋子试穿员,整天穿着厂商提供的用于写试穿报告的高级皮鞋在街头闲逛,时而邂逅前女友们,时而观察世界。《女人,房子,一部小说》(2003)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个年轻人从学校差生到作家的成长历程。小说的背景是1960年前后一个德国南部的工业城市,带有较强的自传元素和成长教育小说特点。《爱的怯懦》(2005)的主人公是一个以做末日预言讲座为生的中年男人,年龄渐老的他试图在两个情人之间做出选择,以减轻与她们同时周旋的压力,但却因此陷入更加无措的境地。《幸福,在幸福远去的时代》(2009)的主人公是一位哲学博士,却在洗衣店做送货员的工作,当他的女朋友想要生个孩子时,他一直以来维持的平淡生活开始脱离了轨道。
格纳齐诺的其他小说作品还有《如果我们是动物》(2011)、《除我们之外没人谈论我们》(2016)、《没钱,没手表,没帽子》(2018)等。除了小说和杂文,他还撰写过很多广播剧。2014年获得毕希纳文学奖,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