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姆津,N.M. :
生于辛比尔斯克省的贵族家庭。1780~1783年就读于莫斯科私立寄宿中学,同时在莫斯科大学旁听。1783年在近卫军服役,1784年退役。1785年来到莫斯科,研究并翻译了法国启蒙主义者和德国作家的文学作品。1789~1790年游历西欧,到过奥地利、瑞士、法国、英国,见到了哲学家I.康德和诗人J.W.von歌德,亲眼目睹了法国革命。回国后创办文学月刊《莫斯科杂志》。
卡拉姆津一生主要从事著述,曾长期受法、德启蒙思想家影响。1783年发表第一部译作《木腿》。1792年发表《一个俄国旅行家的书信》,记录了他的西欧之行。这是一部典型的感伤主义作品,在描写外部世界的同时,始终把旅途中个人的体验、感受放在第一位。随后,又发表了感伤主义代表作,即中篇小说《苦命的丽莎》(1792)。小说描写贵族青年埃拉斯特爱上温柔美丽的农家姑娘丽莎,丽莎对他也一片痴情。但埃拉斯特后来因赌博输光所有家产,于是背弃丽莎,和一个富有的寡妇结了婚。丽莎痛不欲生,跳湖自尽。小说发表后,风行一时,岀现大量的模仿性作品,促进了感伤主义在俄国的发展。1802~1803年,创办文学政治杂志《欧洲导报》,关注重大国际事件。1804年,开始写作《俄罗斯国家史》,到他逝世时,共出版12卷,但未完成。此书史料丰富,语言生动,为后来的俄国作家提供了众多历史素材。
卡拉姆津被公认为是俄国感伤主义的领袖。感伤主义反对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崇拜而推崇感情,着重描写人的痛苦与不幸,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唤起读者对人物的同情。在卡拉姆津后,感伤主义文学的主人公趋向平民化,表现出人生而平等的要求。除对俄罗斯感伤主义文学的发展有影响外,卡拉姆津还在发展俄罗斯文学语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反对将俄语分成高级、中级、低级三种文体,主张文学作品的语言应如口语般自然流畅。虽然卡拉姆津所指的“口语”限于上流社会的语言,但他还是在废除古斯拉夫语、引入口语词汇、简化语法结构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