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羽文雄 :
生于三重县四日市一个净土真宗寺院家庭。1923年进入当时的第一早稻田高等学院文学部学习。在学期间,与文学青年新庄嘉章、尾崎一雄、浅见渊、火野苇平等交好,并于同人杂志《街》上发表处女作《秋》(1926)。1929年从丹羽大学毕业后,回乡开始了一段僧侣生活。1932年,因小说《鲇》发表于期刊《文艺春秋》而前往东京,开始作家生涯。
在丹羽文雄4岁时,母亲即离家出走,这给丹羽文雄的心灵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精神创伤。因此,包括小说《鲇》在内的前期作品多以母亲出走为题材。《青麦》(1953)、《菩提树》(1955~1956)、《有情》(1962)、《一路》(1962~1966,获读卖文学奖)、《无惭无愧》(1970)等也均以此为题材。
丹羽文雄还创作了《甲罗类》(1934)、《海面》(1934)等小说,主要以东京酒吧女招待的生活为题材,颇具感伤、颓废的情调。他在战后初期发表的短篇小说《令人讨嫌的年纪》(1947),描写一位86岁的老太婆招年轻人嫌恶的故事,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问题的一个侧面,被公认为是日本战后短篇小说的佳作之一。
在日本文坛,丹羽文雄常被视为风俗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在日本封建家庭制度中被剥削、被压制、被排挤或遗弃的妇女的凄惨生话,有的也以精细的笔调刻划了沉浸在爱欲中的男女的心理状态。他的作品早期以从家庭中私奔的母亲和一些开酒馆的女老板及受她豢养的青年之间的风流韵事为题材,但是二战后他努力扩大视野及写作题材的范围,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写作以日本镰仓时代真宗开山鼻祖亲鸾为主人公的佛教题材小说,并达到创作生涯的高峰。这一时期代表性作品有5卷本《亲鸾》(1965~1969)和《莲如》(1971~1981),其中《莲如》获野间文艺奖。
丹羽文雄在文学创作活动以外,曾主创和努力推行期刊杂志《文学者》,担任日本文艺家协会会长,于1977年获日本文化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