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凯里木·艾拉布 :
生于摩洛哥非斯市。早年就读于盖莱维因大学,后赴埃及开罗大学留学,获阿拉伯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教师、编辑等职业,曾任《马格里布使命》杂志主编、摩洛哥作家协会机关刊物《远景》主编、《旗帜》报社长。关心政治,从学生时代起就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并数次被捕入狱。20世纪40年代与同事共同创立“保卫马拉喀什协会”,倡导复兴阿拉伯民族意识。摩洛哥独立后,历任摩洛哥作家协会主席、阿拉伯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拉伯新闻工作者联盟副秘书长、摩洛哥阿莱勒·法斯基金文化委员会主席等职。
共创作近80部文学作品,包括讲述狱中经历的自传《七道门》(1965),长篇小说《我们埋葬过去》(1966)、《阿里师傅》(1971)、《匍匐在夜色中的清晨》(1984)、《小舟返回水源处》(1988)、《镜子的裂痕》(1994)、《形成之旅》(1996)、《我们还未埋葬过去》(2006)、《大地是黄金》(2009),短篇小说《英雄的危机》(2010)、《解放英雄》(2010)、《亚当寻找夏娃》(2010)、《枯萎的玫瑰》(2010)、《那就是黑暗》(2010),故事集《心爱的人死了》(1965)、《我热爱的土地》(1971)、《把它带离天堂》(1977)等。
此外,艾拉布的研究涉及文学、思想、历史、政治等多方面,著有《保卫民主》(1966)、《我们阿拉伯人与殖民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1967)、《阿莱勒·法西的性格特征》(1974)、《与文学与文学家同在》(1974)、《面临挑战的文化与思想》(1976)、《摩洛哥爱国运动史》(1976)、《在考验与确立自我之间的阿拉伯思想》(1977)、《中正意识形态下的进步思想》(1979)、《在人民与政府间的机构权力》(1987)等著作。
小说《我们埋葬过去》通过一个中产阶级大家庭两代人在殖民统治下的不同态度和命运,揭示了新与旧两种力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被誉为“民族主义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阿里师傅》讲述一个苦孩子成长为工会运动组织者的故事,反映了工人阶级在反帝爱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被阿拉伯作家协会列入“20世纪105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排行榜单”;《镜子的裂痕》使艾拉布继前两部作品后,第三次获得摩洛哥作家文学奖。2004年,艾拉布被授予突尼斯“马格里布文化奖”,并荣膺摩洛哥王国科学院表彰奖。作品已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乌尔都语等多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