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之歌:我的回想》 :
最初连载于1966年10月至1967年3月、1967年7月至1967年12月的《朝日期刊》,1968年岩波书店将其编辑成两本书,分别以《羊之歌——我的回想》和《续 羊之歌——我的回想》为名出版。
《羊之歌:我的回想》正续两篇均由20个独立成章又前后连贯的短篇组成,正篇从作者的童年开始一直写到1945年日本战败,续篇从战败后的日本写到20世纪60年代日美缔结新安保条约。整部作品以日本社会从大正到战后近半个多世纪波澜诡谲的历史变迁为背景,不仅记录了作者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心路历程,还对各个时期日本以及欧洲的社会、政治、文化、文学、艺术等展开独到的评析。
《羊之歌:我的回想》正篇通过成年加藤周一的叙事眼光从局外人的立场出发,对其出生时的家庭环境、成长时的教育背景、自身经历的时代动荡进行了冷静又深刻的描写。作者首先刻画了一个热爱西洋文化、生活奢靡的外祖父形象,并认为自己对欧洲文化的痴迷可能来源于此,这也为续篇中作者游历欧洲时,对西方的戏剧、绘画、雕刻、音乐等文化产生的浓厚兴趣做了铺垫。其次,作者还刻画了一个刚正不阿、清高寡欲的父亲形象。父亲出生于地方富农家庭,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后在家开业行医。父亲对加藤周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为了继承父亲的衣钵,他也考上了东京大学医学部。尽管加藤周一从小喜爱文学,热衷于艺术,但医学教育经历练就了他冷静客观、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即使他后来弃医从文,以文化、艺术、文学为研究对象时,也始终保持着一个医生的思维方式,即只有在准确的事实基础之上,才能做出可能范围内的所有结论,对无法验证的所有判断都持怀疑态度。另外,加藤周一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都做了冷静的判断与分析。他在《二二六事件》《那是一个晴天》和《八月十五日》等篇章中直接抨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冷酷无情,批评日本国民的盲信愚忠,并指出日本的侵华战争“从道义上讲,是罪恶;从国际法上讲,是侵略;从战略上讲,恐怕是百分之百的空想”。
《羊之歌:我的回想》续篇记录了加藤周一赴法国留学期间在欧洲各地的见闻和思考。在《法国南部》和《中世纪》等篇章中细致描述了他所钟爱的哥特式建筑,他认为“如果意大利是一个文艺复兴的国家,那么法国就是一个哥特风格的中世纪国家”。在《音乐》这一篇章,他以陶醉、忘我等心理体验来定义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带给他的强烈感受,同时从哲学层面思考德国文化的两面性。《海峡对岸》和《伪善》这两篇则以英国文化为背景,讨论了多元文化、人种歧视、现实政治等问题,并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此外,加藤周一还在最后一篇《审议未了》中记录了日美安保新条约签订引发的抗议活动,并就战后日本国家体制以及日美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作者始终坚持的观点,即只要物理上能够做到,他就必须知道所有对自己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条件。
加藤周一被认为是日本最后一个具有全民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他在日本与欧洲的文学与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影响深远。其自传性随笔集《羊之歌:我的回想》文辞优美、情节动人、观点深刻,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自传性作品之一。其已被译为多个版本,如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译本,201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中英译本均采用正续两本合二为一的出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