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
前6章写于1766~1767年,出版于1781年;后6章写于1769~1770年,出版于1788年。
卢梭在第一部里怀着天真和热情,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与华伦夫人的感情,坦白他犯过的缺点和错误,如他偷了主人家的一条丝带想送给厨娘玛丽永,但是在被主人发现后却百般抵赖,诬陷是玛丽永偷的,结果两人都被解雇了,他为此悔恨终生。第二部主要叙述到巴黎后的经历和创作,与伏尔泰和D.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的关系,与女伴勒瓦瑟的同居,以及自己遭受迫害不得不流亡的过程。
1889年出版的《忏悔录》
顾名思义,《忏悔录》的内容是卢梭对自己一生的忏悔,不过这种忏悔不是写给上帝、而是写给他同时代的人和后代人看的,目的是为了向世人作自我辩护,以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同时揭露和控诉社会的黑暗和不平。卢梭认为是文明社会造成了人的堕落,所以他尽管就本性而言是一个好人,也要把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文明人的卑鄙想法和丑恶行为都公之于世。他深信自己不比任何人坏,所以敢于坦白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内心的真实思想,因此《忏悔录》不是一部供人消遣的小说,而是一篇肯定自我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宣言。
关于《忏悔录》的争论主要在于它的内容是否真实。经过考证,它的内容基本上符合事实。只是卢梭在写作《忏悔录》时年事已高,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每况愈下,而且没有任何可以咨询的亲友或资料,所以记述中有不确切的地方。《忏悔录》追求的坦白只是一种理想,人做到完全坦白是不可能的。它不是对事实的笔录,而是一部思想和感情都极为丰富的艺术作品。
《忏悔录》既是回忆录,也是内心日记;既是自传,也是小说,是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是传记文学中史无前例的杰作。它促进了回忆录、内心日记和自传体小说等体裁的繁荣,对世界上的许多作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郁达夫发表过关于卢梭的论文和译作,在创作中也借鉴了卢梭的回归自然的思想和暴露自我的写作方式。巴金始终把卢梭尊为自己的启蒙老师。他在晚年的《随想录》里,无情地解剖自己在十年浩劫中被扭曲和伤害的灵魂,显示了他真诚的良心和崇高的人格,可以说是对卢梭《忏悔录》的讲真话、不讲假话的精神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