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瑟斯汀,W. :
生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事业成功的传统犹太人家庭,卒于纽约。从历史专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纽约市立大学和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获得两个硕士学位。她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女性话题,如再现女性成功之艰难的处女作《任何女人不能》(1973)、探讨父女关系的《温柔收购》(1983)、质询女性婚姻抉择的《岂不浪漫?》(1981)等。在外百老汇首演的《非凡女子和其他》(1977)是她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剧中五位非同寻常的女大学毕业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职业选择。
华瑟斯汀最著名的作品是《海蒂编年史》(1988),首演后一举赢得普利策奖、托尼最佳剧作奖、戏剧委员会奖等众多荣誉。该剧以十一场倒叙结构勾勒女主角海蒂·霍兰德25年来的个人生活,从1960年代女权运动浪潮中的激进少女,经历与两位男性的感情纠葛,到1980年代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想领养一个孩子的单身艺术史学家。海蒂对爱情的渴望及其通过领养女儿臻于生命圆满的想法均与典型的女性主义主张有所区别,因此在好评如潮的同时也遭遇一些女性主义者的尖锐批评。
W.华瑟斯汀(中)获得托尼奖此后华瑟斯汀的戏剧主角从年轻女性转向中年女性。《卢森斯卫格姐妹》(1992)里,54岁的萨拉必须在独身和恋爱之间做出选择,但同时她正在努力寻找更完善的自我,学着接受她的犹太传统并处理与家中姐妹的关系。该剧在西雅图和外百老汇林肯中心剧场演出后,于1993~1994年在百老汇埃塞尔·巴里摩尔剧院演出556场并提名托尼奖。同时期另一部剧作是探讨参政女性公众形象的《美国女儿》(1997),一位资深老参议员的中年女儿被提名为美国卫生局局长,这一政治机会让她的私生活与个人选择暴露在公众的审视之下。当有人揭发她曾经忽视陪审团职责时,她的道德人品受到质疑,政治前途岌岌可危。进入21世纪后,华瑟斯汀的剧作包括批评美国物质主义的《富豪世家》(2000)、《爱情心理》(2003)、探讨大学师生关系与刻板印象的《第三》(2005)。
华瑟斯汀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城市女性,这些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她们在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兼顾职业与家庭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微妙阻力和障碍。但华瑟斯汀只关心不同女性的个人选择及个人命运,《海蒂编年史》和《美国女儿》的女主角都深感被女性主义运动背叛,因为运动宣扬钢筋铁骨的女超人,而现实生活里的职业女性难免有常人的缺陷与脆弱。作为当代知识女性所处困境的亲历者和观察者,华瑟斯汀的剧作往往具有自传色彩,其幽默感背后是毫不掩饰的女性立场,不仅剧中反复书写女性主题,时而采用的非线性松散结构也是女性主义戏剧的形式特征。但不同于姿态激进的反文本女性主义戏剧,华瑟斯汀更乐于用机敏诙谐的对话、构思精巧的情节凸显戏剧的文学性,她以严肃的现实主义喜剧剖示当代女性生活的悲喜,以设身处地的同情心记录新女性对爱与自我的追寻。
除此之外,才思敏捷的华瑟斯汀还改编过契诃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1985),并创作了《我的情感对象》(1998)等电影剧本、音乐剧《迈阿密》(1986)、儿童文学《帕米拉的第一部音乐剧》(1996)、散文集《非犹太女神》(2001)、长篇小说《风格要素》等更多不同类型的作品。2006年华瑟斯汀因淋巴癌去世,留下一系列女性视角的优秀喜剧流传于世,其中《海蒂编年史》2015年在百老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