祜巴: 即都统长老,通常为寺主僧。傣族佛教寺院僧阶之一。学僧(沙弥)升“都”(比丘)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钻研,掌握较多的佛经知识,便可升为“祜巴”。具有崇高威望,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佛教领袖。他们为僧时间长,学识水平高,能严格遵守教规,大多终身为僧。
- 欢迎来到文学网!
讲导十法: 佛教寺院讲学仪式。宋僧元照在其《四分律行事抄资记》卷三《释导俗篇》中,把唐以来的佛教寺院讲学仪式,总归为十法。记云:“初礼三宝,二升高座,三打磬静众,四赞呗,五正说,六观机进止,问听如法,乐闻应说,七说竟迥问,八复..
都讲: ①佛教寺院教职。指讲经时负责唱题发问的僧人。魏晋南北朝时佛教教学采用问答方式,由都讲发问,法师详加讲解阐发。《高僧传·支遁传》记支遁“晚出山阴,讲《维摩经》。遁为法师,许询为都讲。遁通一义,众人咸谓询无..
卧各夫: 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宗教公产”、“宗教基金”。伊斯兰教指符合教法而建立的公共财物、公益事业、慈善组织、慈善基金等(如清真寺房产、 土地、用具、经典等)。一般来自穆斯林的捐献、遗产及寺院土地收入。其..
俗讲: 佛教讲学形式。始见于初唐。应用转读、梵呗和唱导来作佛经的通俗讲演。其根据经义,敷演似小说。话本文体为韵、散结合的说唱体。分为三类,一讲经文,内容以敷衍全经者为多;二押座文,为开讲前使听众专心一意而概括全经..
(8: 48)曾迫赐东晋慧远“辩觉大师”等。 国师 封建帝王给予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的称号,意为“举国皈依”,为国人师。源于印度。中国起于北齐。《大宋僧史略》载:“北齐有高僧法常 王崇为国师。”虽升堂问话佛经,但“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