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见知行

闻见知行: 荀子主张的学习过程。《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即对各种事物要耳闻目见,获得知识,付诸实行。

为您推荐

尊德性道问学

尊德性道问学: 语出《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谓君子既要尊重与生俱有的善性,又要经由学习、存养发展善性。宋代理学家、心学家据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治学与教学路线。朱熹注《中庸》说:“尊德性,所以存心..

玄德

玄德: 幽深的德。道家用语。《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又第十章王弼注:“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恃。物自长足,不吾宰成,有德无主,非元(玄)而何。此言元德皆有德..

士: ①能任事的男子。先秦时期居贵族的最下层。《孝经·士章》邢昺疏:“次卿大夫者,即士也。  《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春秋时,多为卿大夫之家臣。《礼记·杂记》“士次于公馆”郑玄注:“士谓邑宰也。”..

生而知之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指学问须有益于国事。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批评理学的空疏,无裨于国家危亡,强调做学问是为了“经世致用”,而不是为了“游谈”。黄宗羲指出,“儒者之学,经天纬地”,不是“以语录为究竟”,以阔论钤束..

天德

天德: ①先秦各学派称自己所提出的道德观念和政治理想。《庄子·天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墨于·天志中》。“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德。”《苟子·王制》:“夫是之谓天德,是王..

征知

征知: 对感觉得来的印象加以验证。《荀子·正名》:“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薄其类然后可也。”征,验证。知,知识。心所具有的验证、辨别感官认识的能力。即思维器官(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