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 ①能任事的男子。先秦时期居贵族的最下层。《孝经·士章》邢昺疏:“次卿大夫者,即士也。  《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春秋时,多为卿大夫之家臣。《礼记·杂记》“士次于公馆”郑玄注:“士谓邑宰也。”《礼器》:“子路为季氏宰。”郑玄注:“宰,治邑吏也。”也有参加农业生产的。《礼记·少邑》:“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郑玄注:“士禄薄,子以农事为业。”②已达结婚年龄的已婚或未婚的男子。《诗·郑风》:“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郑玄笺:“云此夫妇相警觉以夙兴。”孔颖达疏:“士者,男子之大号。”《荀子·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杨倞注:“士者,未聚妻之称。” ③从事道艺的知识分子。《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范宁集解:“士民,学习道艺者。或专指有德行者。”《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邢昺疏:“士,有德之称。” ①掌刑狱之官。《书·尧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究,汝作士,五刑有服。’孔安国传:“士,理官也。”⑤兵士。《国语·齐语》:“士乡十五。”韦昭注:“此士,兵士也。”《左传·定公十一年》:“士兵之。”杜预注:“以兵击莱人。”或专指车兵。《吕氏春秋·简选》:“锐卒千人。”注:“在车曰士,步曰卒。”

为您推荐

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 不待学而知。《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提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知识起源说,即“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但《论语》中不见孔子称任何人为“生而知之者”,并自谓“我非生而知之者..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指学问须有益于国事。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批评理学的空疏,无裨于国家危亡,强调做学问是为了“经世致用”,而不是为了“游谈”。黄宗羲指出,“儒者之学,经天纬地”,不是“以语录为究竟”,以阔论钤束..

天德

天德: ①先秦各学派称自己所提出的道德观念和政治理想。《庄子·天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墨于·天志中》。“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德。”《苟子·王制》:“夫是之谓天德,是王..

征知

明体达用

明体达用: 北宋胡瑗提出的教育主张。《宋元学案·安定学案》载刘彝对宋神宗曰:“国家屡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指胡瑗)当宝元、明道之间,尤病其失,遂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并解释说:“君臣..

淮南格物

淮南格物: 明王良的哲学、教育观点。王为泰州车场(今江苏东台)人,地处淮南,故称。他师事王守仁,将其“良知’与“百姓日用”之说等同,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心斋先生全集·语录》)。主张从日常生活中贯彻封建伦理道理,也在一..

闻知

闻知: 后期墨家用语,属于认识论概念。指通过别人传授获得的间接知识。墨家肯定闻知的价值。故反对老子“绝学无忧”的主张,从逻辑上反驳说“以为不知学之无益也,故告之也。是使知学之无益也,是教也。以学为无益也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