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敬: 理学家对道德修养方法的主张。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二程遗书》卷十八)。何谓“敬”?解释不一。程颐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一者无它,只是整齐严肃。”二程弟子谢良佐说“敬是常惺惺法”(《宋元学案·上蔡学案》)。朱熹说“敬即是此心自做主宰业”(《宋元学案·晦翁学案》)。其高足陈淳释:“主一只是心主这事,更不把别个事来穿插”;“无适者,心常在这里,不走东,不走西,不之南,不之北”。“‘整齐严肃’,敬之容”。“‘常惺惺法’是就心地上做功夫处。盖心常醒在这里,便常惺惺”(《北溪字义》)。要之,敬即是一种自我驾御、主宰身心的能力,使自己的思想、精力不为它事所分散,而专注于一事。理学家特重主敬功夫,认为敬贯穿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直至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敬胜百邪”,“敬学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朱子语类》卷十二》)。朱熹撰有《敬
斋箴》(收入《学规类编》卷二十),指导学子做敬的功夫,基本点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宋元学案·晦翁学案》)。
为您推荐
礼有三本: 礼有三种本源。《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缺少一面),焉(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养士: 以士为师友,以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春秋时期,养士最早的是齐国。齐桓公养游士八十人,并用管仲为相,成为第一个霸主。越王勾践为复仇灭吴,养“君子六千人”,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从列国兴衰中逐渐..
闻见知行: 荀子主张的学习过程。《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
玄德: 幽深的德。道家用语。《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又第十章王弼注:“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恃。物自长足,不吾宰成,有德无主,非元(玄)而何。此言元德皆有德..
士: ①能任事的男子。先秦时期居贵族的最下层。《孝经·士章》邢昺疏:“次卿大夫者,即士也。 《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春秋时,多为卿大夫之家臣。《礼记·杂记》“士次于公馆”郑玄注:“士谓邑宰也。”..
生而知之: 不待学而知。《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提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知识起源说,即“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但《论语》中不见孔子称任何人为“生而知之者”,并自谓“我非生而知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