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一生博览古今名着,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读书经验。
他认为读书目的不同,方法自然就有差异。他把读书的目的分成五种,从而也就有了五种读书方法:(1)为学习而读书。
这是培养人格学成技艺之必需,一般通过学校,属强迫性的学习,但仍有一种自由学习的方式,也就是学习课程职业之外的东西,即“广义的学习”,好像读书漫无目的,实则有助品格修养的形成。(2)为研究而读书,是谓“狭义的真正的读书”。
其方法是“搜罗一切资料尽可能使无遗憾”,“直探本源不受前人束缚”,“对于资料毫无容情地,毫不惜力地加以清算,必须彻底,绝不放松”,而且要把它们“读破”,这样才会达到研究目的。(3)为创作而读书。
他说:“为了养成文艺的写作能力,我曾耽读过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的作品……譬如我要写剧本,我是要先把莎士比亚或莫里哀的剧本读它一两种,要写小说,我便先把托尔斯泰或福楼拜的小说读它一两篇。读时也不必全部读完,有时仅仅读得几页或几行,便可以得到一些暗示,而不可遏止地促进写作的兴趣。
”(4)为愉乐而读书。这是为了“使人忘却疲劳而增进兴趣”,一般读“文体轻松的书,插图多的书……”,但要注意鉴别,否则是“慢性自杀”而不是愉乐了。(5)为教育而读书。主要指教师的工作义务,但也会大有裨益。
“为了教育而读书,在今天正是大学教授们使自己精进的机会。即使读小学生的作文课卷吧,我相信就是大文学家有时都会得到意想外的启示的。”(《我的读书经验》)此外,他还指出:“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他还反对青年在自己来阅读思考之先,“或先读人的评论而自囿,或仅读一书的序言而了事”的易染通病(《郭沫若谈读书》),并多次告诫人们要“多读名家着作”。 参见 郭沫若读书处 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