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仲联论品诗之乐

钱仲联论品诗之乐:

钱仲联自述平生泛览群籍,总是围绕着其喜爱的诗学。

他认为“读诗的乐趣”有以下六个方面:(1)“陶冶性情之乐。诗是言志抒情的东西,读陶渊明、韦应物、苏轼等人的作品,确如坐春风中,有矜平躁释之乐。而读杜甫、自居易、陆游以及清初遗民诗人的作品,得到他们爱国精神的鼓舞,是又一种陶性冶情之乐”。(2)“学会写诗之乐。……我这里从‘品诗’的角度谈‘写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诗是灵感的触发,从什么‘写诗入门’一类书中找写诗方法,只觉其苦,不得其乐。只有多读、熟读,自己的写诗兴趣也来了,也能仿着写了,逐渐能摆脱前人束缚,放胆写了。

到此境界,自然有说不出的高兴。苦吟是苦事,但苦吟而得到收获,便是苦中有乐”。(3)“扩大知识之乐。孔子教儿子学诗,认为可以多识鱼虫鸟兽之名。

因为诗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从历史、地理,到一切知识,诗歌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到。

所以读诗可得到旁通各门学问之乐”。(4)“卧游山水之乐。旧诗中的大量山水诗,写到了国内名胜。古人谓‘诗中有画’,事实确是这样。

例如谢灵运写会稽、永嘉山水,杜甫写入蜀山水,柳宗元写永州山水,清人如钱谦益写黄山,姚燮写普陀、四明,高心夔写庐山,刘光第写峨眉,它不但可以向你提供特殊的旅游知识,激发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更可以给你一种美的享受,为电视、摄影、游记等所不能代替。我年迈有病,远游困难,读诗便如对卧游图”。(5)“培养英才之乐。我从事教育,……拔擢优秀,培养接班人,大家来读诗,教学得相长之乐。

孟子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我有幸能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是最大的乐趣”。

(6)“以文会友之乐。我从小读诗写诗,与陈衍、夏敬观、金天羽等不同流派的前辈诗家作忘年交,也与众多同辈的写诗者讨论唱酬,其乐无穷。

近年来,我的诗学专着引起海外学者兴趣,……对《论语》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话,便深有体会。

” (《品诗之乐》) 参见 钱仲联读书

为您推荐

朱自清论诵读

朱自清论诵读: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本名自华,号秋实。生于江苏东海,长在扬州。文学家、学者。1917年入北京大学,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1931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陆。回国后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教授。抗战期间..

顾颉刚论读书

顾颉刚论读书:顾颉刚酷爱图书,于读书多有精辟论述。尝谓:“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子上不必动..

季羡林论中国是世界上最喜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季羡林论中国是世界上最喜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季羡林(1911- ),山东清平(今归临清)人。梵文学家、翻译家。现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随叔父迁居济南,就读于小学、中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以清华大学交..

柳无忌论书香社会

段熙仲论读通的乐趣

段熙仲论读通的乐趣:段熙仲(1897-1988),安徽芜湖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就学于安徽公学、武昌中华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东南大学。后从事教育工作。曾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段氏读书,以通为趣。此得自金陵..

郭沫若论读书方法

郭沫若论读书方法:郭沫若一生博览古今名着,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读书经验。他认为读书目的不同,方法自然就有差异。他把读书的目的分成五种,从而也就有了五种读书方法:(1)为学习而读书。这是培养人格学成技艺之必需,一般通过..

施蛰存论在图书馆借读的缺憾

施蛰存论在图书馆借读的缺憾:施蛰存早年曾就一位曾做过初中教师的师范学院女生对图书馆“借书限量”的抱怨,撰写《关于图书馆》一文,讨论在公众图书馆借书读书的缺憾。他首先从个人读书经验出发,认为曾经使其发生兴趣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