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效应艺术

    光效应艺术 : (OpArt)又称“OP艺术”,或“视觉派艺术”(“视幻艺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现代艺术流派。
“OP” (光效应艺术或视幻艺术的简称) 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1964年10月号一本名叫 《时代》 的杂志上,当时一名画家自称自己是一名光效应艺术家 (Op Artist),随后这个名称及其风格便广泛地流行起来。1965年该艺术流派在美国纽约展出了15个国家106位艺术家的作品,引起了世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光效应艺术是抽象主义流派繁衍的一个分支,其排开具体形象的画面与抽象主义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光效应艺术在平面上展开几何抽象形状的同时运用了数学方法和光学原理对这些形状加以组织,精巧安排,并用制图仪器绘制,直截了当地施以标准化的色彩,利用视觉的色彩余像和空间透视错觉,当观众在画面前移动时,眼睛里立刻出现了光的变幻的效果和以此造成的运动感觉。光效应艺术正是利用了观赏视觉错觉的原理,由此创造了抽象几何形的运动与变化的幻觉形象,如在光效应艺术家用来创造视幻觉的许多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波纹图案。
维克多·瓦萨莱利(法籍匈牙利人,生于1908年) 是众多光效应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师。早年从事于广告师工作,受到过包豪斯风格的影响,从1940年起开始对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作品和理论,乃至整个色彩理论,知觉和幻觉进行研究,有关光效应艺术的大部分理论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他的照像图形主义作品是黑白线条的线描或绘画,瓦萨莱利深知黑白二色可能出现的光学效果,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仅限于这两种颜色。1960年,他意识到色彩创造光效应的可能性,开始运用小的标准色形建立起眩目而又迷惑知觉的幻觉形象。
60年代,光效应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壁画、书籍、挂毯、玻璃、马赛克、幻灯、电影或电视、时装、广告、商标等名目繁多的设计和艺术领域里,其利用数学、光学、物理学的成果所创造出的视幻图形充分反映了现代工业社会的特点,建立了艺术品并非艺术家制作的独一无二的物体,而是为社会大众而创立的社会艺术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

为您推荐

人的双耳听觉效应

人的双耳听觉效应 : 偏离听声人正前方的声源声音到达听声人左右耳时,声级和时间都有差别,从而使人能有声源方位感的效应。 ..

人耳掩蔽效应

人耳掩蔽效应 : 由于第一个声音存在而使第二个声音听阈提高的现象。第一个声音称为掩蔽声;第二个声音称为被掩蔽声。第二个声音听阈提高的数值称为掩蔽量,以dB表示。 纯音掩蔽的规律为:一、低频声..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 声源与听声人有相对运动时,听声人所听到的声音频率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是由奥国物理学家多普勒(C.Doppler,1803—1853)发现的。当声源与听声人相互接近时,听到的频率升高;..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意见估价中的“马太效应”(新闻)

意见估价中的“马太效应”:指人们在评估外来意见时的这样一种现象:当人们认定某种观点与自己的立场比较一致或接近时,他在感觉上会进一步夸大这种一致性,甚至误认为与自己的观点完全相同;而当人们认定某种意见与自己的..

晕轮效应(新闻)

晕轮效应:个人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将其对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或评价加以泛化的倾向。晕轮效应源于认知的整体性。由于认知对象是各种属性与各部分的有机统一体,所以在认知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认知对象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

首因效应(新闻)

首因效应:又称首印效应,指人们的第一印象一经形成便很难被后来的异质信息加以动摇和修正的现象。首因即第一印象。在人们的信息交往中,人们比较重视最初得到的信息并据此对人或事作出判断。其成因主要有:1.与人的知觉恒..